湖南省油菜产业协会
一、调查背景
2024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正式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初步证据表明,加拿大油菜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构成倾销行为,且已对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二、调查程序
立案及通知:
2024年9月9日,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其中,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初裁前调查:
多家加拿大公司及中国相关企业登记参与此次调查。商务部积极接收利害关系方提交的书面材料,并召开意见陈述会,公开调查信息。在此过程中,湖南省油菜产业协会提交的欧盟市场价格数据,成为计算倾销幅度的关键依据。
三、初步裁定尘埃落定
8月12日,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结果:自8月14日起,所有加拿大公司出口至中国的油菜籽,需由国内进口商在报关时缴纳75.8%的保证金。以11月船期561美元/吨的价格测算,单吨保证金约3300元,且遵循“多退少不补”原则。根据《反倾销条例》,临时措施最长实施9个月,终裁结果最晚将于2026年3月9日公布。一旦终裁维持原判,保证金将自动转为5年期反倾销税。这意味着,加拿大菜籽对华出口的“黄金十年”已按下暂停键。
四、湖南省油菜产业协会:反倾销调查中的“重要助力”
在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中,湖南省油菜产业协会凭借其专业能力与高度责任感,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协会提交的“德国2023年欧盟市场油菜籽购买价格”,被调查机关采纳为计算正常价值的重要参考,为倾销幅度计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协会通过分析中国海关分省数据,清晰呈现了加拿大菜籽的进口流向,证明其已广泛渗透至湖南、黑龙江、辽宁等内陆省份,有力驳斥了“仅沿海消费”的市场误解。此外,协会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两份意见书,为商务部的调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视角与专业意见。
五、对国内市场供给的影响分析
短期供给冲击
据我国农产品统计,2025年8月国内沿海地区进口油菜籽预估到港19.5万吨,9月13万吨,10月13万吨。若政策实施后出现洗船、违约等情况,预计国内菜油供给每月将减少5 - 8万吨,菜粕供给每月减少8 - 12万吨。目前,国内油厂油菜籽库存持续消耗,6 - 7月菜籽月度压榨量已明显回落,压榨产出的菜油、菜粕数量分别降至10万吨和15万吨量级。
中长期供给格局
若无法开拓新的进口来源,中国油菜籽及相关产品供给将面临结构性短缺。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澳大利亚油菜籽几乎全部出口至中国才能弥补缺口。然而,澳大利亚油菜籽年出口量有限,历史最高年份也不足50万吨。2025年3月起,中国已对加拿大菜油及菜粕加征100%关税。此后,中国虽开始增加从印度、阿联酋等国的菜粕进口,但对整体供给的补充作用较为有限。
六、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评估
价格走势预判
短期来看,政策出台后国内菜油及菜粕期货价格大幅上扬。菜油主力合约突破10333元/吨,创2023年以来新高;菜粕主力合约突破2800元/吨。中长期价格将呈现“近弱远强”特征。预计菜油库存可能在10月后开始紧张,而菜粕库存偏紧时点可能延迟至11 - 12月。
替代品影响
当前,豆菜粕价差已缩窄至历史低位。若菜粕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将加速豆粕对菜粕的替代进程。菜油价格虽受棕榈油、豆油等替代品制约,但短期内替代空间有限。
七、对湖南菜籽油加工企业和种植户的影响
1、价格托底,农户收益改善
进口成本抬升使国产菜籽重获价格优势,省内油厂倾向锁价采购本地及周边菜籽,带动收购价止跌回升,农户种植收益由亏转盈的预期增强。
2、利润回流,冷榨和小榨企业开机回升
“进口主导”转为“国产为主”后,压榨利润修复,以冷榨、小榨为特色的中小企业开机意愿率先回暖,产业链利润重心向省内转移。
3、供给收紧,湖南品牌溢价显现
加拿大菜籽到港量预期减少,国内库存去化速度加快,浓香型菜籽油、双低和高油酸菜籽油等湖南品牌有望获得溢价空间。企业宜重点围绕“浓香”与“高油酸”两大卖点加强宣传,抢占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