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
产地的暴雨刚泼下10分钟,国内豆油期货就跳了个涨停;国际农业机构报告一出炉,全球菜籽价格立马“变脸”——大宗交易的江湖里,信息滞后一秒,可能就是千万级损失。
但你敢信?以前中粮油脂的业务员追行情,需要“翻山越岭”,横跨40多个国内外网站,对着1500多项数据手敲Excel。2022年底,中粮油脂决定打造一把“数智钥匙”,为交易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商情项目组就此成立,一场“数据觉醒”风暴开始了。
交易室里,商情团队如同“中枢神经”,全球40多个数据源、1500多项数据要素如细流汇聚。他们像侦探,追踪大豆、菜籽价格趋势,天气、政策、库存的变化,都是“破案”线索,每一次数据“轻微跳动”,都要揪出来研究,只为给业务找精准方向。
但过去的大宗交易研究,全靠人力驱动,单条信息就得耗20分钟,一天下来光输数据就占满2小时。更糟的是,人工录入难免出错,一个数字偏差可能牵动千万级交易。
如今,智能化的商情平台彻底改写了规则:1214个油籽、油脂相关数据要素实现100%自动抽取,单条录入时间从20分钟压减到10秒,综合成本砍掉80%。以前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数据分析,现在系统2秒生成结果,研究员从“数据搬运工”变身为“决策分析师”,效率跃升堪比“人力车”换“高铁”。
系统搭建初期,最大的坎是“语言不通”。技术团队对着“基差交易”“压榨利润模型” 一脸茫然,正如中粮油脂市场研究部副总经理宏炟所说:“技术不懂业务,就像钥匙配不上锁。”
破局之道藏在“翻译”里:业务人员拆解产业链为“种植-海运-加工-贸易”四大模块,把行业术语转化成技术能懂的逻辑;中粮信科搭起“数据任意门”,统一宿主机与网络,让全球数据随取随用。更巧妙的是数据呈现逻辑——想分析产地大豆减产影响,系统自动关联天气、期货、库存数据,像拼乐高一样还原市场全貌,复杂行情瞬间清晰。
(商情平台操作面板)
9个月打磨,系统从“卡成 PPT” 蜕变成“智慧中枢”,靠的是“边用边改”的狠劲。试运行时业务部门“挑刺不手软”,开发团队日报更新进度,硬是把卡顿难题攻克下来。
如今平台三大功能成了“决策利器”:移动端让行情查询随时随地,像揣着“作战指挥室”;数据字典给每项数据贴标签,查找速度比翻词典还快;自定义分析面板能并排对比海外贴水数据,多维度研判一键完成。研究员说:“以前分析像拼图缺块,现在系统直接给全图,决策心里特有底。”
系统的进化远未止步。2024年二期完成后,团队正朝着“AI预言家”发力:想知道“产地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系统秒出分析报告,堪比专属智库;预判市场波动像看“水晶球”,期货操作从“经验博弈”转向“算法推演”。
正如中粮油脂业务运营部总经理王霞所说:“这不是终点,是让数据会说话的新起点。”从被动收集到主动预判,商情平台正让大宗交易决策越来越“聪明”。
中粮油脂商情平台的故事里,藏着这样的逻辑:过去40个网站的奔波,变成现在10秒的精准;曾经“基差黑话”的隔阂,化作如今数据拼图的清晰;从前经验主义的决策,正在被算法逻辑的笃定取代。
中粮用智能科技为交易效率“加速”,为决策质量“把关”。这一头,连着全球市场的瞬息万变;那一头,系着产业链的稳健前行。当每一粒大豆、每一滴油的市场轨迹都被数据照亮,数智化的价值便不止于效率——更在于让每一次决策,都踩准市场的节拍,托稳千万家的餐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