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嫂”为健康热衷自制调和油

2013-02-20
摘要: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营养专家表示:家庭调制油品是门“技术活”,均衡各种脂肪酸比例很重要 烹饪用油的品质关乎健康。记者在锡城多家超市了解到,5升装的食用油品种繁多,有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等... [详细]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营养专家表示:家庭调制油品是门“技术活”,均衡各种脂肪酸比例很重要


  烹饪用油的品质关乎健康。记者在锡城多家超市了解到,5升装的食用油品种繁多,有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等,价格均在50-80元左右,而茶籽油、橄榄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价格就明显贵。同样一桶5升的油,茶籽油的价格是一般大豆油的六七倍。本着“健康”和“经济”的原则,锡城有一些“马大嫂”喜欢买多种油自制调和油,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象】


  自制调和油能使摄入油品多样化,


  营养既全面又能防“三高”


  家住新江南花园的杨寿兴老人今年76岁,他告诉记者,以前到超市,哪种油便宜或实惠,就买哪种油。自从五六年前上了老年大学,听了一些健康讲座后,对食用油开始讲究。可是,工薪阶层天天吃高档油营养未必全面也吃不起,于是,他就将菜油、玉米油、稻米油、深海鱼油等有贵有贱的油调和吃,现在身体棒棒的,“三高”也没有,这么大年纪,还能连续游泳100米、长跑1000米、自行车骑1万米。他认为,这与他多年来坚持自制调和油有一定关系。


  和老杨一样,时下,越来越多家庭都注重烹饪用油的健康度,本着经济原则,自制“健康调和油”。家住曹张新村的周老太告诉记者,超市里虽然也有调和油,但是搞不清里面的成分配比,自己调虽然麻烦些,但是能保证营养,预防“三高”。说起制作“调和油”的方法,她介绍,将买来的橄榄油与葵花籽油等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盖上瓶盖上下摇晃让油脂均匀混合,就成为“调和油”了。


  【专家】


  市民用油“两高两低”突出,


  自制调和油要掌握各种脂肪酸配比


  无锡安国医院高级营养师卓欣运多年来坚持食用自制调和油,品种达七八种以上。她表示,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比例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在人们每天摄入的七大营养素中,脂肪占了30%,而脂肪总量的七成以上又是来自于天天吃的食用油。现在很多家庭在使用食用油时存在“两高两低”的现象,即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过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过低。自制调和油,各种脂肪酸的比例调和均衡是关键。


  她进而解释,食用油主要包含三种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脂肪酸含量的国际营养标准:饱和脂肪酸含量若超过12%,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就会在人体内产生脂肪积聚,继而引起血脂水平异常,引发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则是维持正常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脂肪,其含量若达70%以上,则能调节血脂,降低血中“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不降低“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于心、脑、肾、血管的健康;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属人体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值若能接近1∶4的理想水平,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但其中的亚油酸含量若高过15%,则会引发多种疾病。而亚麻酸含量应在2.5%以上,每天摄入5克对健康就非常有益。


  她举例说,富含油酸的食用油主要有特级初榨橄榄油、低温压榨茶籽油,富含亚油酸的食用油主要有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油等,富含亚麻酸的油不是很多,主要有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如将1份大豆油+1份橄榄油+0.4份亚麻籽油,混合后制成“调和油”,营养成分的配比就比较理想。


  【问题】


  市场所售调和油


  亟需出台规范营养配比标准


  “如果国家出台规范标准,我们能放心地买调和油,也省得我们自己去调制!”去年,人民网网友就抱怨:市场上调和油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乱调的,最多标明各种成分,但是比例都不说清楚。我还是愿意买纯花生油、纯豆油,总觉得比乱七八糟乱调的成分要好。我国现在有没有一个制作调和油的标准?希望以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比例配比为标准,规范调和油市场。国家粮食局回应称:去年5月已将《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上报归口主管部门,正待批准发布。


  卓欣运表示,自制调和油也要注意氧化酸败的问题,因此每次制作量不要太多,够全家几天食用即可;所选容器密封性要好,深色玻璃瓶最好,每次使用后盖紧盖子;阴凉避光处保存,油脂,尤其是不饱和的油脂在光照处极容易氧化变质,产生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