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贸易谈判:农产品分歧成美印最后障碍,印尼承诺采购美国小麦

2025-07-07
摘要:

农产品分歧成美印贸易协定最后障碍,小农经济与产业保护成焦点;美国威胁对欧盟食品征收17%关税

农产品分歧成美印贸易协定最后障碍,小农经济与产业保护成焦点

7月6日消息:随着7月9日谈判截止日临近,美印贸易协定因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陷入僵局。

印度坚持将农业排除在自贸协定外的传统政策面临挑战:美国要求开放乳制品、禽肉、转基因玉米大豆等30余类农产品市场,但印度仅愿放宽干果、苹果等非敏感品类。这背后是深刻的产业差异——印度农户平均耕地仅1.08公顷(美国为187公顷),奶农平均饲养2-3头牛(美国数百头),传统耕作方式难以抗衡美国机械化农业。政治敏感性进一步加剧谈判难度:农业支撑着印度14亿人口中近半数生计,2019年莫迪政府农业改革引发的全国抗议记忆犹新。

在乙醇政策上,印度为保护本土蒸馏产业和能源安全,拒绝进口美国乙醇,坚持用过剩稻米、甘蔗生产生物燃料。

文化因素也成为阻力,美国使用动物副产品饲喂奶牛的做法与印度饮食禁忌直接冲突。分析指出,此次谈判不仅关乎双边贸易,更将检验印度在粮食安全、小农保护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能力。

印尼承诺采购5亿美元美国小麦,期待和美国的贸易谈判取得突破

7月6日消息: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7月4日表示,作为与美国关税谈判的一部分,印尼将承诺采购波音飞机和美国小麦。

根据协议草案,印尼国有鹰航将订购最多75架波音客机,而食品巨头印多福将采购价值5亿美元的美国小麦。作为交换,雅加达提议将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农产品)关税从目前的0-5%降至接近零水平。

印尼目前在美国市场面临32%的关税壁垒,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达179亿美元。

谈判还涉及关键矿产合作,印尼承诺向美企开放铜、镍、铝土矿等战略资源投资机会。

作为回报,印尼要求美国降低其电子产品、纺织品和鞋类的进口关税。

分析指出,这项总额3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标志着东南亚国家在平衡中美经贸关系上采取更灵活策略。

美欧贸易谈判临近截止日期,美国威胁对欧盟食品征收17%关税

7月6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外交官透露,美国威胁对欧盟农产品征收17%关税,加剧了双方在7月9日最后期限前的紧张局势。

目前欧盟产品面临10%的基础关税,汽车和钢铁铝产品分别适用25%和50%的税率。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周末谈判将继续进行,而特朗普计划在8月1日前向贸易伙伴发送最终关税通知。

欧盟内部对谈判策略存在分歧。德国和意大利倾向于接受10%的基础关税以换取关键行业(如制药、航空和半导体)的豁免,而法国则坚持对等原则,要求对美实施同等税率。

较小的成员国则反对为德国的贸易顺差承担报复性代价。欧盟已准备210亿欧元的反制措施,但内部分歧可能将原定950亿欧元的报复规模缩减至720亿欧元。全球范围内,越南、中国等国的关税谈判结果各异,日本可能面临30-35%的高关税,加拿大则重启了与美国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