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农产品
调研背景
在近期国内外产业以及宏观事件的共同影响下,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出一轮强势行情。为了解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产业端的变化,此行来到华南地区展开菜系花生的调研,华南市场是油脂油料重要产区与消费区,对于相关商品定价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此次调研将有助于更清晰掌握菜粕、菜油以及花生的基本面情况。在此鸣谢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大力支持。
调研路线
广州—东莞—阳江—茂名
调研内容
企业A:
1.企业概况:企业是花生贸易商,年贸易量1.5-2w吨,在东北及河南产区采买过筛成品为主,308品种最多。主供下游食品市场(餐饮、零食加工及商超等),辐射半径500公里,具体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淮南、江西、湖南等地。
2.当地市场情况:贸易方式上,近几年下游加工企业部分转为产区直采,不再通过批发市场采购,该现象在广州市场并不普遍,潮汕市场变化明显一些。相对产区直采,批发市场有以下优势:报价稳定、可以垫资节约资金成本、可以承担运输途中的价格波动及变质风险。并且,广东地区油料及食品市场是分开的,广州东莞市场以食用为主,茂名市场以油料为主;广西地区不区分,批发市场货源油料食品各占一半。
3. 运输:以海运为主,营口港-南沙港,运费300元/吨,从装船到货约6-7天,港口搁置时间视运力紧张程度而定,最长有30-40天到货,春节前运费有涨至400元/吨;吉林发货通常为陆运+海运,运费贵30-40元/吨;河南发货常为陆运,运费300元/吨。
4. 仓储:因批发市场仓储空间有限,倾向于选择港口仓储,部分货源直接在码头出售。该贸易商有佛山冷库2000平,目前广州市场仓储最大。
5. 季节性:下游批发市场流通量一年四季比较均匀,仅春节前三个月贸易量略多一点,该贸易商四季度贸易量达6-8000吨水平,以做大周期流通为主,维持客户渠道稳定,在夏天淡季会考虑投机博弈。
6. 消费结构:食用方面,东北308品种接受度比较高,性价比好,8筛上销路最稳定,该贸易商认为每年广东油料及食品花生整体需求在100-200万吨。油用方面,广东地区小油坊分布广泛,农村人口95%以上选择自榨花生油,以统货好米为主,集团厂大品牌花生油及本地小品牌漠阳花等销量有限,在年轻群体中相对受欢迎。
7. 边贸:如果有春节后缅甸小白沙会流入,不如广西及云南市场量大,主要用途十分具体——上陶地区包粽子会用。
8. 新产季东北产区因天气原因晾晒受阻,当前普遍在10-11个水,南方市场接受度较差,等待干货发运,9个水最适宜,湿度大易发霉。
企业B
1. 企业概况:油脂经销商,分金融、散油和包装油三个板块,业务范围主要是成品油代理,经营主要以中包装油为主,小包装油不到5% ;中包装消费下游主要以大餐饮(单位学校大食堂、连锁餐饮店)为主,食品工业为辅。
2. 广东油脂市场消费情况:广东餐馆主要是调和油,出菜淋点花生油提味儿,炒菜绝大多数是调和油,花生油包装更多是家庭用。负责人表示由于消费降级,近三年餐饮消费持续缩量,目前宏观政策刺激下,油脂消费热度仅维持1-2周,消费降级的趋势未见转向。广东油脂消费10月环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国庆提前备货且少了一个礼拜,这属于正常现象。10月油脂消费量同比持平,预计今年油脂消费与去年近似,消费降级的影响在前两年已经体现,今年也难有上行空间,不过在现有人口基数下预计下探空间也有限。
广东中包装油脂消费量大概:广州市场120万桶、深圳100万桶、佛山60万桶、东莞80万桶(规模20L/桶,54.36桶/吨)。油脂比例上随时调整,目前豆油用量最大。
3. 棕榈油替代情况: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只要豆油和棕榈油的单吨价差超过100元,配方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目前豆棕价差持续倒挂,逼近-1000,棕榈油在调和油领域已基本被豆油替代(今年5月使用过50%豆:50%棕,之后到8月份换成99%豆和1%棕,现在棕油消费完全只剩刚需。)。华南市场目前有掺混棉籽油的情况。
目前调和油里仍存在99%棕的调和油,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油炸等特定需求,还有一部分是固定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认为添加棕榈油可以去除豆腥味,但99棕价格较高,销量有限。
豆油在食品加工领域很难对棕榈油发生替代,因此目前棕榈油仅维持食品工业板块和化妆品板块的刚需。
相较于2022年的豆棕替代,今年趋势和结构较为近似,但从绝对量上来看没有2022年那么极端,相较于2022年棕榈油需求还有压缩空间。
企业C
1. 企业概况:年贸易量约130万吨左右,其中中间贸易80-90万吨,仓储40-50万吨。贸易部分中50多万吨棕榈油,20多万吨豆油,10万吨菜油,10万吨菜粕。油厂是分提和精炼为主,是最大的第三方油脂服务仓库,高峰期14万吨仓储,自身库存最高不超过4万吨。下游客户是贸易和渠道,有食品厂和中包装,中包装主要辐射珠三角附近。
2. 菜油市场整体消费:本年度华南油脂消费整体略减,但出现头部企业集中态势。
3. 油脂替代方面:23年11月和24年3月以来豆油持续替代棕榈油,中包装油里豆油对棕油有明显替代。食品厂复刻2022年情况小幅调整配方和比例,但整体上仍有刚需。
4. 供应预期:菜籽四季度供应充足,7-9月华南到港月均10条/月。12跨1方面部分油厂出现洗船。11-12月平均一月5船。菜油进口仍然集中在华东,目前华东毛油报价01-100,按照川内01+200的成交已经具有利润。广西菜油目前累库困难,库存偏低,但需要观望储备后续动作。
企业D
1. 企业概况:菜粕全国目前50万吨,系沿海压榨菜粕,同比去年增加;颗粒粕贸易量3000-1w;豆粕贸易量1万多/月;杂粕少部分。
2. 菜粕需求:近期因为葵粕量不足,且华南地区菜粕性价比出来,基差和一口价都比较低,下游接受度高,华南菜粕消费好转。另外,大豆通关问题和菜籽反倾销关税担忧促进菜粕消费意愿。
华东菜粕性价比不足,库存较高。主要原因北方杂粕太多,选择性多(如芝麻粕、花生粕、棉粕、ddgs等),但南方选择性有限,葵粕不足后,就只有转向菜粕。举例华南本土一家饲料企业杂粕量目前70%以上是菜粕,其余为DDGS。
3.菜粕预售:因菜籽反倾销政策,不敢冒12-1月违约风险买卖其合同,后期货源有不确定性。菜粕性价比还是在,广东目前已有菜粕惜售,挺货意愿强。目前广东地区可以维持豆菜粕合计贸易量2万吨/月,可持续至1月。广西头寸到明年1月仍然有2万吨/月合同量。
4.菜粕库存:华南菜粕连续两周去库,广东降,广西、福建增,大概在7万吨左右。水产已经进入淡季,后续能否持续去库关键在禽料,禽料必须要覆盖水产减量。后期预计禽料和猪料的增量可以覆盖水产的减量,淡季禽料及鸭料菜粕添加比例高。
5.饲料配方:目前因为菜粕性价比提高,饲料中的添加比例有增加的迹象。菜粕饲料添加比例不好估计,禽料有2-3%,也有10-15%。本土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在用菜粕取代豆粕用于猪料,评估点在单位蛋白含量。猪料中菜粕最多3个点,主要是因为颜色。
葵粕的减少有利于菜粕添加比例增加3-5%。举例,本土一家养殖企业近期连续招标,葵粕减少之后势必增加菜粕需求。
菜粕添加比例弹性较大,某头部饲料企业水产饲料菜粕最低可以0添加,另一家饲料企业比例在5-8%之间。
6. 油厂销售:油厂在加快菜籽装船,国内压榨较为积极,广东外资要求提前执行12-1月合同,明年转榨大豆。某外资压榨企业转榨方向明确,已经把菜籽船洗到美国,其他工厂洗船存悬念。某国内民营压榨企业开始出现大豆报价,后面也可能会洗船,但不一定能洗掉。另一家民营压榨企业生产线较难改变,可能会考虑加税后即便亏损也多少榨点。
油厂停报远期合同,后期不排除可能会回收基差。主要看政策确定。
7. 杂粕:
葵粕:葵粕今年持续倒挂,全年供应不足,价格不合适,乌克兰今年减产导致1月之前可卖量不足。11-12月葵粕成本大概m01-700,相比菜粕不太具备性价比。
加拿大颗粒粕:反倾销没有明确说颗粒粕,但影响心态。进口颗粒粕10-1月平均15-18万吨/月。
俄乌菜粕:蛋白不稳定,可能低5-6个蛋白,需要压价400-500才能销售,价格上没有吸引力。且因为其质量不稳定,下游接受度非常差。
澳大利亚菜籽菜粕:后期有可能增加澳大利亚菜粕和菜籽的进口。近期中澳关系有缓解和暖化的迹象。目前澳大利亚菜籽限制,澳大利亚菜粕无限制,报价和加拿大菜粕差不多,但蛋白含量低于加籽粕高于俄罗斯菜粕。
Ddgs:目前禽料用的多,水产上ddgs用的比较少,部分饲料企业有一定使用。后续如果反倾销导致压榨菜粕没有了,ddgs的使用量预计会增加。
豆粕:四季度豆粕需求预计无亮点,12-1月杂粕减少有可能提振豆粕需求。目前觉得通关时间影响有限,豆通关放缓之前库存很少,在通关放缓的消息出来后有适量增加库存,心态上有一点担心,不过并不是特别严重。下游认为只是暂时性缺豆,后面还是有的。
8. 后市看法:
特朗普当选,豆菜粕走扩概率大,否则题材不足,更看好豆粕。
菜粕基差方面,如果盘面豆菜粕价差在600以上,菜粕基差还是有可能反弹的,粤西基差已经上涨到-140。相比于盘面,更看好基差。
企业E:
1.企业概况:2500吨菜籽大豆双线压榨线,2016年年底投产,主要进行菜籽压榨。2024年预计压榨60多万吨菜籽,2万多吨大豆。油籽端是总部集采为主,年初会向总部报采购计划,但具体采购仍需看压榨利润而定,该企业集团有直接进口国外的渠道,在加拿大有农场。目前基本是压榨加拿大菜籽,近两年没有压榨澳菜籽,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压榨菜籽的企业只有这一家。
2. 销售与库存情况:下游销售有30-40%主要是用于内陆储备轮换,其余销量是以包装油的形式进行销售。贸易流向主要是川渝,最远到过西藏。今年油罐车运费涨幅明显。该企业菜油基本预售完毕,菜粕略有超卖,目前菜油菜粕提货均较好。菜油约50%已点价完毕。华南地区豆菜粕价差在750-800元/吨,菜粕在猪料和禽料中的添加比例提升,性价比较高使得菜粕更受市场青睐。该企业厂区罐容菜粕菜油都是2万吨,当前菜油菜粕都是零库存。
3. 市场预期:受政策影响,11-12月船期到港连少,远期买船谨慎。如果中加政策延续,四季度菜油基差预计会继续走强,看好菜油价格。
企业F
1.公司概况:2017年正式运营。两条生产线,一期是3500吨生产线,可以进行大豆和菜籽双榨,二期是2500吨的菜籽压榨生产线。该企业油罐共有两个区域,罐容分别为18.8万吨和8.5万吨。2024年1-10月菜籽压榨20万吨,11月还有一船菜籽到港,预计年内菜籽压榨总量可达24万吨。
2. 销售与库存情况:两广及福建地区很少吃菜油,基本都流向销区。该企业大部分是销售散油,主要流向是湖南湖北江西,陕甘宁也在发。另外也会做品牌包装油发往云贵川。东莞是菜粕的主销区,菜粕不会流出,还会有一些流入。该企业菜籽库存三四万吨,加上后续有一条船,共计可能会有十万多吨。
3. 豆菜粕价差情况:菜粕水产消费减量,而猪料禽料的菜粕比例上升,部分自繁自养企业的猪料中菜粕添加比例可高达10%,饲料企业对菜粕的需求较大。菜粕消费不错是因为性价比高,豆菜粕价差在800元/吨左右,菜粕蛋白38-39,仅比豆粕少4-5个蛋白。如果加拿大菜籽进口不来,那么蛋白粕供给还应主要还是看豆粕,没有菜粕问题也不大。华南有一小部分刚需,现在可以用葵花粕颗粒粕弥补刚需,豆菜粕价差可以缩到很小。
4. 后市预期:就菜粕总量而言,下游库存预计做不到年底,豆菜粕价差预计会缩窄。菜油价格需要关注政策端,如果菜籽进不来,后市菜油预计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5. 当地花生油消费情况:23年两广地区花生油消费量约50-60万吨,针对今年消费情况,公司内部反馈有分歧,销售业务员反映今年花生油销量同比有增长,但主管反映增长不明显,实际消费情况或维持稳定。销量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花生油价格同比下降,而其他油脂价格同比上涨。但今年月饼用花生油数量同比下降50%,因为今年没人吃月饼,导致月饼产销量大幅下降,带动月饼用花生油数量大幅下降。
6. 花生油成本:今年该工厂采购花生油散油的成本最低跌至13000元/吨以下,十一之后花生油散油价格迅速上涨,近期已经涨至14000元/吨,涨幅超过1000元/吨,主要原因是花生粕价格跌至2900元/吨以下,而原料花生价格上涨,油厂挺价销售花生油。花生油市场购销氛围较好。
7. 采购花生油意愿:今年花生油价格跌至近几年低位之后,油厂囤积花生油的意愿上升。由于小包装花生油品牌溢价较多,且小包装价格维持稳定,花生油散油价格下降,令小包装花生油利润率上升。
8. 当地花生产销情况:当地花生产量有限,基本流向农村花生油小榨坊,未流向油厂和批发内贸市场。
企业G
1.公司概况:共有两条生产线,一期3000吨,二期双榨大豆4200、菜籽3000吨。二期是华南最大的单体生产线。
2. 销售与库存情况:该企业菜粕主要是辐射珠三角,菜粕目前预售完了。菜油主要是储备入库。截止到10月,该公司菜籽压榨30万吨。未来两个月仍有2-3船菜籽到港,预计年内菜籽压榨总量可达43-45万。90%的菜油进储备,10%销往贸易商。此前受菜籽菜粕库存大,该企业曾停机了半个月。目前菜粕提货很好,性价比高,去库快,生产线已经开机。菜籽一条半船库存,菜粕一万多吨。
3. 市场预期:华南菜油库存估计未来2-3周还会继续去化,基差预计逐渐走好。盘面影响因素多,期价不确定。该企业预计11月-1月当地企业每家进口菜籽2-3船,远月无买船。华南菜粕卖了80-90%,菜粕提货很好,性价比高,去库快。
企业H
1.企业概况:2005年开始花生贸易,年贸易量5-6万吨,整个市场预计7-8万吨。销售半径辐射珠三角地区,以商品米贸易为主(白沙、308、四粒红),没有做油料米贸易,流向餐饮、食堂、居家、农贸。可以做筛选,但无色选设备。当地是东莞花生集散地,规划所致。
2. 当地花生产销情况:本地花生种植的少,当地基本不流通,自产自销为主,农户做小榨或煮熟卖食品,湛江和海南花生有一定的流通量。
3. 销售品类:东北花生多一些,色泽白;河南花生卖的少一些,色泽黑;同样价格,东北花生好卖,河南货比东北货便宜一毛才好卖。当前河南货:8个半水分;东北货:11个水分。
4. 库存量:最多几千吨,目前没有库存,流转库存在5天至一个月销量,销售周期1-2个月。
5. 运输方式:汽运为主,海运为辅,海运便宜几十元每吨。汽运3天时间到(河南运费280-300元/吨),东北运费420-440元/吨,海运船期少,时间周期长,运至南沙港口。
6. 价格:当前产销区价格倒挂,目前没有建库,先把之前买入的货销售完毕再说,落袋为安,前期囤货亏怕了。
7. 销量:同比下降20%,今年比20年同期少一半。23年过完端午节之后需求一直差,原因一是当地低端产业外移导致人口减少(3000万降至1000万人口),进而需求减少;二是电商销售影响冲击批发市场销售量。
8. 花生油消费:东莞外地人多,多消费豆油等低价油脂,广东本地人多消费花生油。
9. 淡旺季:十一之后至次年清明端午前是旺季
10. 建库考虑因素:一看价格,二看干度。存货需要水份在8.5%以下,当前东北货水份达不到。考虑8个筛上8000-8400元/吨囤货,囤货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11. 走货情况:前几天涨价时走货快,这两天价格下跌走货慢。销售利润微薄,20-40元/吨。
12. 当地冷库:全年打冷,40-60元/月的冷库费。
13. 进口米:当地没有进口米销售,广西那边批发市场进口米多。听说今年山东进口花生米的贸易商亏损幅度很大。
14. 月饼用油:月饼必须用花生油,月饼生产后7天风味最佳,花生油有独特的香味。
企业I
1.市场及企业概况:本市场花生贸易量占东莞的40%,辐射佛山、广州、东莞,企业有筛选设备。
2. 销售量:今年销量同比降30%,今年价格虽然下降,但销量并没有好转。主要是当地人口减少,消费少,所有商户的销量都在下降。一年比一年差,从22年疫情快结束时开始销量出现下降,持续至今。
3. 销售淡旺季:销售量不稳定,好的时候一天最多几百吨,今年市场内的档口数量稳定,但卖量均减少。疫情前最多一天可以卖到600吨,现在不到400吨。
4. 本地花生产销:本地种植少,没有采购或销售过本地花生。
5. 销售品种:以精米为主,东北米占比80%,河南米占比20%。
6. 存货:店面有100多吨存货,暂时没考虑建库,边采边卖,短平快,现在东北米水份高,等到东北米水份降低和价格合适后,再考虑建库。
7. 当地冷库费用:首月40元/吨,后面每月60元/吨的冷库费。
8. 东北米水份及运输:现在发过来东北米的水分10,以汽运为主。
9. 存储时间:海运回来可以放20天。
企业J:
1.企业概况:该企业2018年投产,有压榨、精炼、浸出、包装几方面业务,压榨工艺有大榨和小榨,目前是广东产业链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花生压榨产能为100吨/天, 其中80%热榨,20%冷榨,小榨四成多,大榨五成多。该企业也从别的油厂采购其他油脂,即分装其他品种油脂、调和油,以中小包装形式出售。往年花生油不够卖而没有做贸易,今年开始做散油贸易,月贸易量2000吨,并包括800吨进储备轮换。
2.压榨情况:看好广东花生压榨产能的发展前景,行业每吨加工成本,压榨两三百元,精炼三四百元,两者相加要六百元;
3.花生油情况:该企业花生油主要销往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前几年花生油销量增幅尚可,今年增速放缓,自家有做少量中包装花生油供应当地酒店。该企业认为规模油厂和小油坊的市场份额为三七开,小油坊权重大是因为产品价格相对便宜,目前小油坊比重正在下滑,规模油厂发展迅速。
4.广东地区花生油消费情况:该企业称广东月饼、鱼丸对花生油的用量较大。一是粤西地区人口2000万,外出务工人口占两成左右,逢年过节回家会去油坊买花生油作为礼品带走。花生油消费今年增速放缓,主要是粤西人口不增、消费降级。该企业认为,全国花生油消费300多万吨,广东占比30%,预计消费可达70-80万吨。
5.花生麸粕:该企业小榨线产出花生麸,相比大榨线产出的花生粕更有营养,应用主要体现在粕的油脂含量上。目前花生麸卖得动,花生粕卖不动。花生粕比豆粕多4个蛋白,当前一个蛋白约60块钱,
6.花生麸粕需求情况:广东花生粕年产量不到10万吨,而豆粕可达700多万吨,花生粕销路主要还是受豆粕主导。粤西水产养殖产业发达,9-10月份是花生麸和花生粕的消费旺季。华南在11月份以后停止投放鱼苗,等到来年2-3月份再开始投苗,而华东则是温度8℃以下停止投放鱼苗。最近饲料厂购买渔粉的价格腰斩,渔粉的替代效应强于花生粕。最近花生麸售价3500元/吨,花生粕售价2800-2900元/吨。二者正常情况是1000元/吨的差价。今年若花生麸跌破3200,会有饲料厂和贸易商囤货,相当于低价换需求。
企业K:
1.企业概况:企业于2022年7月投产,生产线设计压榨产能70万吨,实际压榨能力60万吨,其中设有2500吨/日的菜籽压榨线和一条1000吨/天的精炼线。该企业2023年共进口菜籽62万吨,年内满负荷压榨。2024年进口同比减少,主要是受周边电厂检修影响。截至目前,2024年年内该企业已经落地52万吨,已经到位7条船共45万吨,还有1条船在途,目前菜籽加工完成共40万吨。该企业的仓储能力为8个1万吨的筒仓,货仓共9000吨,油罐5万吨。企业定位为集团原料供给基地,为岳阳、重庆等工厂提供原料。
2.集团与企业关系定位:该企业集团有60%的菜油由自身压榨生产,剩余40%为进口菜油,该企业绝大多数菜油是以散油的形式通过专列火车集装箱运往湖南和川渝,运费大致在200-300元/吨,少部分包装油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销售。
3.菜油情况:目前该工厂库存无压力,菜油由于直接交付给集团并不存在提货问题,远期来看,菜油依旧是供内部消化,菜油一般国内过节前的需求对会比较好,淡季一般是春节之后,该集团包装菜油消费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近些年由于两湖等地来广东务工人群较多,对菜油也有明显的需求增量,后市相对看好当地小包装菜油消费,但需要时间来还取销量的增长。
4.菜粕情况:菜粕有1300吨库存,近期提货良好不愁销,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罗非鱼等水产养殖消费较好,全年温度适宜。菜粕11月销售完毕,菜粕12月近销售60%,主动剩下40%待价而沽,相对看好菜粕后市价格
5.该企业市场预期:11-12月买船已经逐步减少,2024年一季度受政策影响下菜粕菜油供应预期相对偏紧。并且该企业认为即便是没有对加拿大菜籽依法反倾销调查的事件,当前菜粕、菜油基差也是出于较低位置,比较看好后市菜粕、菜油基差。
企业L:
1.企业概况:该企业为外资粮油综合体。花生米小榨线加工产能100吨/天,花生年加工能力月3万吨,花生油主要以小包装进行销售,花生粕则是供应当地水产饲料企业。
2.销售:年销售量几万吨水平,近年稳步增长
3.花生粕:近期花生饼粕售价约3560元/吨,溢价来自小榨压榨原料成本4.库存:存花生米也存花生油,全年使用冷库存米,库存保底一两个月使用量。
企业M:
1. 企业情况:某小型花生压榨公司
2. 价格与销售模式:约11.5元/斤,去年高的时候14-15元/斤,跟随原料价格波动。线下+线上结合,包装油消费在增加,自榨在减少
3. 出油率:按照不同品类,44-46%
4. 原料:过筛和色选东北308通货为主,香味更好,河南米偏少,原来鲁花八为主,308用量少,河北天府三少量
5. 消费特点:小作坊榨油为主,大品牌占比30-40%,季节性消费大一些。本土品牌香味没有土榨浓郁。中秋节消费好转,价格偏低。整体经济下行后,消费出现一定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