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视点:当前中美贸易协议执行状况

2021-11-26
摘要:

中国对刚需类进口的诚意,构成中美在经贸领域保持继续回暖大势的基础,且通胀威胁下,双方仍有进一步互免关税的驱动力。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范永嘉

年尾临近,中美贸易协定即将交出答卷。根据协议内容,以2017年为基期,中方在2020、2021从美国多进口2000亿美元商品与服务。由于新冠疫情的超预期冲击,需求低迷的客观因素下我国距离完成协议额度尚有差距。但中国对刚需类进口的诚意,构成中美在经贸领域保持继续回暖大势的基础,且通胀威胁下,双方仍有进一步互免关税的驱动力。

中美一阶段贸易协议回顾

2020年1月中美签署一阶段贸易协议之后,为期2年的中美贸易战正式停火。协议可概括为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从具体贸易数额来看,中方承诺在2020、2021两年内从美国进口金额相较2017年多2000亿美元。其中在制成品、农产品、能源、服务四大类目扩大进口金额分别如下:

20211126/88445f4e32065828719723eec03589b6.png

相交换的,美国在2019年9月1日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减少一半,关税由原来的15%降至7.5%。其次美国将无限期暂停原定于2019年12月对1600亿美元中国商品生效的计划,涉及手机、笔记本电脑、玩具和服装等商品。但是更早之前美国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的25%关税保持不变,这主要涉及电机、电器、重工制造、塑料化工等中下游货品。

当前从美进口贸易状况

鉴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需求都遭遇了大幅下滑。中美贸易协定执行的前提,也是需要根据实际客观需求而定,因此2020年我国并未达到一阶段协议中承诺的目标。美国也并未因此特殊状况借题责难,可以看出双方的当务之急都在于尽快恢复本国经济,而非制造摩擦。

2021年新冠疫情在新兴市场扩散,反复爆发的情况下,全球需求的恢复速度虽然稳定向上,但绝对值也低于过去以往的经济快速修复周期。尤其国内零风险的严控下,新冠疫情余波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开始大于海外。其次在高质量转型加速下,对传统需求的压制,继而部分拖累了总需求的继续高速上行。所以今年我国的需求,可以视为仍未完全恢复到疫情、乃至贸易战之前的状态。

由于从美进口服务贸易项目并未公开,因此我们从货物进口口径观察当前进口状况。根据1-10月进口数据,2021年我国从美国总进口金额1446亿美元,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三大分项分别为983亿、279亿、182亿美元。如果按照一阶段协议,年末我国理论应比2017年多进口1233亿美元,即理论总进口为2772亿美元。所以我们按照这个额度逐月做等比处理,就可推算出按照协议额度分配至每个月理论进口金额。

根据推算,我国今年从美国总进口完成度约为65%,且趋势微幅下行。其中农产品项目完成接近100%,但制成品与能源项完成度较低。考虑到实际需求相对低迷的状况,即使总体完成度一般,但是在刚需类商品上,我国确实尽最大努力去进口货品。能源项进口也大幅抬升,但只是由于实际需求并未达到更为理想的额度。因此不能简单根据总项一般的完成度,对未来中美贸易持悲观展望。实际上根据细项,中方在客观状况下的努力反而是中美未来在贸易层面排除嫌隙、深化合作的基础。

未来关税裁撤的可能性

加征贸易关税,根据历史多轮的贸易纷争,结果历来是通胀推升的结果。当下全球在大水漫灌的环境下,随着经济修复,通胀终于渗透到下游各个角落。即使坚持通胀暂时性的论调,美联储也不得不开启Taper,在经济尚未完全修复之际就对放水进行审慎管理。而在流动性收缩之前,全球供需错配下进一步助推了通胀的上行。因此为应对潜在的高通胀风险,各大经济体在今年以各显神通的方式去遏制。

除了美联储Taper之外,政策限制、提高供给端人力待遇、疫苗与工作强制捆绑等手段,只能结构性缓解通胀上行的态势。但系统性通胀问题,除了收紧流动性之外,很难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具体措施去根治。关税作为系统性推升通胀的要素之一,在拜登政府重回全球化的战略下,是有充足理由去考虑是否裁撤减免的。

因此鉴于近期中美沟通的频繁化,关税问题势必早就进入了之前首脑官员的谈判桌上。当前地缘问题制约了当前关税裁撤谈判的进展,但如果明年美国在刺激失速之后寻找应对滞胀的安全对冲,关税裁撤有很大可能会在明年有巨大进展。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