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达孚陈涛:2020年开启的农产品牛市,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2021-03-06
摘要:

玉米是农产品牛市的驱动力。从今年开启的农产品牛市,未来还将持续下去,中间不排除政策变化与消费结构的转变带来回调的机会。

夺冠高手  采访

注:本文发布于2021年1月4日

路易达孚(中国)董事长,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获国际商务专业MBA学位,于1990年加入路易达孚商品集团旗下的艾伦宝棉花公司(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并于1997年出任艾仑宝的副总裁,2000年,被任命为路易达孚商品集团在中国的首席代表。2005年路易达孚(中国)成为第一家商务部批准的全外资子公司,目前,陈涛担任董事会名誉会长。

采访全文

感谢您接受夺冠高手的专访,2020年已经结束,今年世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在疫情环境下, 欧美西方国家过度宽松的经济政策不停扰动资本市场,而中国率先吹起了经济复苏的号角,稳中有进的控制经济政策走向,走出了轰轰烈烈的大宗商品牛市,请您从宏观角度上谈谈今年大宗商品的变化。

陈涛: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大,涉及宏观的因素比较多。我就从简说,2020年的疫情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非战争时期如此高的死亡率,对全球生产、消费、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春节前后,社会生产基本停滞,学校停课,甚至金融市场都推迟交易。对于商品来说,在不确定的恐惧中产生了巨幅下跌,但是随着对疫情的逐步了解、疫苗的研发进步,尤其是国内疫情防控的大力推进,我国率先进行了经济的恢复,所以回头来看,今年商品市场交易的就是整个疫情的发展,前期恐惧后的工业逐步复产,黑暗中交易情绪的宣泄过后,便开启了今年大宗商品贸易的牛市。尤其是今年四季度之后,我国的进出口数据十分的强劲,国内消费大幅复苏,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大宗商品的走势。

您说过:农产品的宏观敏感度比较低,产业逻辑占据行情主导地位,那在今年的宏观层面下,产业逻辑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陈涛:在宏观经济的变化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业品,生产消费、上下游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但是农产品不同的是,生产、收获供应角度看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消费要从两个层次来讲,一个是传统消费口粮和饲料,首先我们看到今年这个数据的结果是消费基本正常,但是有一些结构变化,比如餐饮消费已经从餐厅消费逐步转移成家庭消费;另一方面就是深加工消费,过往的深加工都是以食用品加工为主,而当下的深加工行业结构的主要构成则是逐步向工业转移:酒精、淀粉、氨基酸合成等等,而工业品加工是受宏观影响较高的,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宏观层面的影响。

2018年5月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产品现在就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玉米的缺口一定会在一两年内出现。今年正好是两年为期,玉米走出了轰轰烈烈的牛市,再回头看曾经的观点已经是被验证了,那您觉得当下国内玉米的缺口有多大,实际进口玉米的数量与未来预期是怎样的?

陈涛: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可能也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两年前,我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逻辑的农产品大格局的判断,也是基于能够看到的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的结论,到今天我也同样的坚持。从今天来看,这个行情确实是向预期发展的,虽然逻辑没有改变,但是时间上是比预想的推迟了一些,这个推迟主要是来源于疫情的变化。刚才也说了,疫情对于农产品工业层面的深加工消费是有一个宏观影响的,第二个是非洲猪瘟,猪瘟在2019年开始大规模去存栏,市场上有各种数据,说存栏减少的四成五成的都有,具体数字虽不好说,但是从结果上来看,猪肉去年创下了历史天价,它的饲料需求减少是巨大的,尤其是我们已上市品种的豆粕、玉米,甚至是油脂。生猪存栏量减少是各有说法,但是有一个数据是确定的,就是2020年以前我国大豆消费量逼近1亿吨,而去年整体消费量只有8000万吨,这两千万吨的消费减在了哪里呢?就是猪瘟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疫情的消费影响。所以从这两方面说,我们的农产品牛市是推迟了。

您提到过玉米将会带动全体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的短缺和价格的竞争,也就是说玉米可以成为整个农产品牛市的主要驱动力,这个逻辑是什么?

陈涛:在讲玉米本身的问题之前,要简单说一下全球农产品的几个重要数据,这样更加有利于理解为何玉米是农产品牛市的驱动力。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农产品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传统农产品以饮食、饲料为主的市场,在大幅度走向工业化、能源化、深加工消费的变化。我在七八年前就有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农产品能源化的发展。其实农产品能源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过去二十年间,它的发展已经是从量到质的一个变化,过去讲农产品能源化,主要是指南美的原糖加工成为工业乙醇、东南亚的棕榈油和欧美国家的豆油、菜油加工成生物柴油,中国断续的生产玉米乙醇、糖类酒精。但是在2003之后,小布什的生物能源计划,把玉米乙醇与生物柴油的生产大幅推进,甚至美国半数的玉米产量用来生产乙醇。所以近些年的像我之前说的酒精、淀粉的工业化消费已经占据了粮食产量的不可忽视的程度。另外,20年前中国大豆进口也就是百八十万吨的量,甚至还有出口,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在20年之内就从出口到进口一亿吨的量,来满足饲料蛋白的需求用于中国肉、蛋、禽的生产。

中国在向农产品进口大国的转变过程中,对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此大量的需求缺口从哪里来弥补呢?主要并不是美国,而是南美国家,南美的农业产品增量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开发了大量的农耕用地,不仅仅如此,再就是转基因,转基因在过去若干年带来了全球范围脱离趋势单产的大幅增产。我们大幅增加的需求,转基因的功劳,不可埋没。但是,过去三年左右的单产告诉我们,增产结束了。未来在没有新技术出现之前,产量只能靠面积了!

然后我们回头说玉米,2018年我就提出了玉米作为核心驱动力的农产品牛市行情。我国从2013年开始托市收储,积累了巨量库存。然后三年多的时间我们抛储了2.5亿吨玉米,相当于我国一年的产量。同时棉花储量1100万吨抛到了300万吨,这是一年的产量,油脂700万吨全部拍卖,所有农产品除了糖,都进入了低库存周期。

为什么说玉米是核心驱动力,当时玉米收储是2400元/吨收的,成本较高,我们就开始向工业化深加工转移,来消耗这个储备,但是我国深加工的消费量从3000万吨提到了现在将近8000万吨,玉米的储量和产量却满足不了如此高的深加工需求,缺口就出现了,缺了多少呢?6000万吨!我们可以用储备饲料水稻、小麦补充一部分缺口,另一部分就是进口,今年玉米的采购进口量就爆发式增长到了1700万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进口数量,要知道,现在国际市场的存量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那这么巨大的长期缺口从哪里来呢?这是一个大大的问题,这奠定了农产品牛市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五年前,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是现在的一半,其中土地使用的成本提高了不止三倍,现在玉米价格已经反超了水稻和小麦,农民看效益说话,玉米种植面积的提高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耕地就这么多,那么其它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就要减少,如此就进入了下一个循环,这种阶梯型上涨趋势就是牛市的基础。

您如何看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

陈涛:我有担忧,从USDA报告来看,美豆库存是7年的新低,当然目前价格也是七年的高点,这是相对应的,玉米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了紧张趋势,但是还没有爆发。但是我担忧的重点是很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主义措施,比如最近的阿根廷暂时停止出口玉米、提高豆类农产品出口关税,这就是一个信号,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这种农产品消费大国都是不利的,甚至我们国内也是提出主张粮食安全,喊出了节约粮食的口号,很多想象我无法展开去说,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满足本区域的粮食供应,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政治问题。

市场上已经开始有声音去观察农产品行情的拐点,一方面是对主粮“天花板”的担忧,一方面也是绝对高位的拐点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对此您怎么看(现在处于牛市的哪个位置?),如果您来观察行情拐点,主要参考标准是什么?

陈涛:相对于商品期货来说,股指期货属于那种收益又高回撤又小的品种,所以我特别喜欢交易股指期货,通俗的说他容易赚钱。

我不是一个技术派交易者,我从基本面来分析吧。一个大周期行情的出现,都是从供需角度分析的,反之亦然。

这个拐点分成两方面来说,首先就是供应,目前来看全球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是无解的,除非出现新的技术或者体量足够大的代替品来大幅度改变供给侧形式,举个例子,棉花近些年行情萎靡的重要原因就是低价工业替代物的出现,全球的纺织品消费增幅巨大,按原本产业来说足够支撑棉花的价格,但是工业化进程以来,大量廉价化纤替代品的出现严重冲击了棉纺的需求,所以到现在为止棉花还是一个松平衡状态,农产品也一样,这种产业革命对整体农产品来说目前是看不到的。还有一个方法能对供给侧有改变,那就是耕种面积,美国有很多休耕面积,这部分休耕面积如果重新耕种,这个产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在2011年前后,美豆达到18美元/蒲式耳,美棉达到了2美元多/磅,美国政府讨论过是否重启休耕面积,结论依然是否定的。而南美则是受制于港口承载量和耕地的位置,他们内陆运输的主要运力是卡车,运输成本和时间大大限制了进一步开发农耕用地的面积或者成本还要提高。

另一方面就是需求,非传统深加工(工业深加工)需求现在是已经大规模出现了,但是如果农产品的成本到了一个无法承受的价格,那么大量深加工企业停产甚至倒闭,甚至直接放弃农产品的工业化深加工,这也会带来本质上的需求变化。

以上两个角度如果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么目前的行情可以说是无解的,到现在为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见足够支撑发生改变的条件。所以我的结论是,从今年开启的农产品牛市,未来还将持续下去,中间不排除政策变化与消费结构的转变带来回调的机会,但是大的产业逻辑发生改变的机会不大,我们拭目以待。(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