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市值新高突破4000亿,能否继续狂奔?

2020-07-11
摘要:

近日,被称为酱油界“茅台”的海天味业市值突破4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调味品“霸王”。2019年营收197.97亿元,净利润约53.53亿元。

中国经营报 记者/于海霞/记者/孙吉正/北京报道

近日,被称为酱油界“茅台”的海天味业(603288.SH),市值突破新高。6月24日,海天味业市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11.67亿元。截至7月10日发稿,其总市值达到了4220亿元。

自2014年上市以来,海天味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堪称典范,仅用6年的时间,就从383.86亿元飙升至4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调味品“霸王”。

海天味业股价亮眼表现的背后,更有良好的业绩支撑。2019年,其实现营收197.97亿元,同比增长16.22%;净利润约53.53亿元,同比增长22.64%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天味业的业绩构成中,仅酱油就实现营收116.29亿元,占总营收超过50%,大单品效应明显。

另外,因“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不具备提价条件”没有选择涨价的海天味业,可能需要承担更多来自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海天味业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市值破4000亿

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的股价就一直呈上涨趋势。按照2014年上市的发行价格51.25元/股、市值383.86亿元计算,短短6年时间已涨9倍多。

对于海天味业股价不断走高,著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海天味业在中国的酱油市场份额占到10%以上,在日本的份额能占到50% 以上,资本市场也看到海天味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这几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所以它的股价就在不断走高。”

除此之外,近3个月内,共有20家机构给予海天味业“买入”评级,15家机构予以“增持”评级,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每个行业的领头羊一定是受资本青睐的,当互联网、科技股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一定是流向食品企业,因为这样相对会稳一点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值的不断攀升也带动其实控人庞康跻身于顶级富豪行列。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疫情四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海天味业实控人庞康位列全球百强企业家中财富增长最快榜单第二名,财富达到1050亿元人民币,增长36%。

海天味业股价亮眼的背后更有良好的业绩支撑。2019年,海天味业营收净利同比双增。其实现营业收入约197.97亿元,同比增长1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3.53亿元,同比增长2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0.84亿元,同比增长23.27%。

其中酱油实现营收116.29亿元,增长13.60%,收入与销量保持同步增长;蚝油实现营收34.90亿元,增长22.21%,蚝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酱料实现营收22.91亿元,增长9.52%,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徐雄俊认为,“在中国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属于中高端产品定位,是一家独大的,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再加上海天味业这几年在品牌、渠道、广告和资本市场都是发展非常良性,并且它不仅酱油市场占有率高,蚝油、豆瓣酱、鸡精等市场份额也不断上升,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此外,海天味业也在不断加码产能,扩大生产力。2005年,海天味业投资10亿元建立100万吨的生产基地,2009年建设150万吨的生产基地,2014年在江苏建厂。海天味业董事会秘书曾透露,2018年,海天味业产能超过290万吨,产销率达到98%,整体产能的利用率在95%以上。

大单品模式

尽管大多业内人士对海天味业表现看好,但仍有不少人表示海天味业高估值的背后隐忧重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其单品牌的担忧。

朱丹蓬认为,“海天味业大单品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最高的时候酱油占比超过60%。虽然这几年多品类发展有一定进步,但是整个酱油占比还是在50%以上,因此未来海天味业如何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战略布局,对于海天味业的中长期战略以及未来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虽然海天味业的产品规格达到300多种,但酱油仍然有不可撼动的地位,2019年大单品酱油实现营收116.29亿元,增长13.60%。

但就酱油行业来看,要想持续获得高速增长,就必须走差异化道路,走向高端市场。经济学家宋清辉更是直言,“酱油市场已到天花板,海天味业高估值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预计海天味业的‘盛宴’支撑不了太久。”

就目前高端酱油市场竞争情况来看,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像海天味业的竞争对手李锦记、欣和、鲁花、金狮、厨邦等纷纷推出凉拌酱油、有机酱油、头道酱油和儿童酱油等高端品类。

调味品行业渠道商张辉(化名)表示,“从需求端来看,酱油属于必选消费品,其业绩情况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较弱。但由于近年来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天然、有机、零添加的高端调味品。”

除此之外,徐雄俊认为,海天味业如今最大的问题在于品牌结构。“我们会发现海天味业基本上所有的品牌都是海天,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它们都是分品牌形成一个生态链,但是海天味业基本上所有的品类都是一个商标,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海天味业的品牌形象。”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大部分企业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有意思的是,海天味业却并未受到影响,反而逆势增长。对此,宋清辉认为,“可能是受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影响,带来消费股业绩快速修复。”

“在整个行业危机下,领导者是占据优势的,可以看到海天味业在今年运行下并没有延缓增长,反而逆势而上。主要是因为疫情原因压榨了第二阵营、第三阵营的市场份额。但是受疫情影响,海天味业在餐饮渠道受到较大冲击。”徐雄俊表示。

据了解,海天味业以线下渠道为主,2019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总数5806家,净增加999家,直控终端网点超过50万个,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镇村零售店等终端业态。

原材料成本控制成难题

作为一家生产企业,海天味业比较明显地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根据其年报显示,海天味业产品分别在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底提过价格,主要原因基本上是黄豆等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海天味业致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在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曾做出回应,表示今年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不具备提价的条件,所以今年海天味业暂没有提价计划。

据了解,海天味业用量最多的原料是盐和大豆。招股文件披露,2012年用了21.6万吨盐、17.6万吨大豆,大豆主要是黄豆和脱脂大豆。“2020年4月10日,黄豆价格为4748.3元/吨,而脱脂大豆价格为3201元/吨,但以黄豆为原料,产品口感更好。”山东大豆经销商王先生告诉记者。

“近些年,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显著提高,而海天味业生产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不升反降,较有可能是在原料上使用价格更低的脱脂大豆,若使用低成本脱脂大豆,带来毛利率升高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潜藏一定的风险。”张辉认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毛利率。2019年年报显示,直接材料是占公司成本比例最高的一项,期内金额为87.90亿元,占总成本的88.78%,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8.72%。具体到产品上来看,酱油产品、调味酱产品、蚝油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分别同比增长了15.58%、10.99%、29.46%。

由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上升等原因,已给2019年海天味业的整体毛利带来不小影响。根据财报,2019年整体毛利率下降0.83个百分点至47.23%,酱油、调味酱、蚝油毛利率分别下降0.17、0.19和2.96个百分点。

宋清辉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调味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海天味业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自主创新,让海天酱油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