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棕种植格局及产业发展思考

2020-05-03
摘要:

未来东南亚棕榈油产量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里仍可满足全球需求的增长。当前该成本对应的进口完税价在3700-3800元/吨左右,或可成为未来棕榈油价格底部区间的一个参考。

中信建投农产品研究  石丽红

要点总结

当前油棕产业在东南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较好的管理水平使得它们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东南亚的油棕产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仍将保持优势。非洲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区虽同样具备合适油棕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在错失首轮黄金发展期后,或受限于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或受限于保护雨林的压力,且国家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在具有先发优势的东南亚的激烈竞争面前,并不适合作为产业扩张的首选。

根据我们的研究,未来东南亚棕榈油产量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里仍可满足全球需求的增长。种植面积相对受限的马来西亚可着力于单产提升,印尼则可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张开发程度较低的苏拉威西、巴布亚、马鲁古等省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单产。近些年东南亚油棕产业扩张速度放缓,碍于环保、政策的约束,以及需求不足、利润下滑的压制,预计在行业更规范发展,适应收紧的环保及政策约束后,需求的推动将在未来油棕产业的发展中占据更为主导的地位。

油棕种植面积的扩张及单产的提升需要政策的支持及企业的投入,在当前供应充裕的市场环境下,棕榈油长线价格趋向下跌,利润的收窄预计将对油棕产业扩张形成限制。油棕产业的扩张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稳步上涨的需求作为推动,这需求可能来源于人口及人均消费增加带来的食用需求增长,也可能来自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柴需求增长。需求影响价格,价格作用于利润及产业扩张,将最终对棕榈油价格形成支撑。

一、全球油棕种植集中于东南亚

油棕原产于热带西非,是一种全年开花结果的多年生油料作物。作为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作物,近百年来,油棕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竞相引种。油棕喜好高温多雨,最佳种植区域分布在南北纬5度以内,对环境较为严苛的要求使得其种植分布较为集中,黄金种植带上的国家包括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危地马拉、洪都拉斯,非洲的肯尼亚、刚果、加蓬等。

20200503/eea2138a1251c8fdd980879597501e8d.jpg

虽然具备足够适宜的自然条件,黄金种植带上的国家的油棕种植情况却千差万别,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也有较大的关系。在油棕的老家非洲,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且缺乏合适发展契机,棕榈油年产量不到300万吨。但墙内开花墙外香,油棕从遥远的西非移种至东南亚后,种植面积及产量却获得了迅猛的增长,当前东南亚棕榈油年产量高达6500万吨,包揽了全球近90%的产量份额。

20200503/7758f16abafb831d71b026c1ad61ed55.jpg

油棕的人工种植始于19世纪初,起初棕榈油主要用于制造蜡烛和机械用润滑剂,彼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对棕榈油的大量需求,但当时棕榈油仅由原产地西非供应,产量较少常常导致供不应求。1870年,油棕作为观赏植物被引进马来西亚,1917年开始商业化种植,却因为缺乏授粉媒介导致产出十分低下,并没有得到太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联合利华利用油棕象鼻虫大幅提高了授粉效率,棕榈油单产得到爆发式增长,“油王”属性显现,令油棕种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早期分提工艺的问世扩展了棕榈油在食品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单产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棕榈油价格变得低廉,单产及需求的增长对油棕种植扩张形成强力助推。

不可否认的是,东南亚油棕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1961年,马来西亚将推动棕榈出口作为减贫手段的计划,鼓励私人将老橡胶园、老椰子园改种油棕。1968年,马来政府为棕榈油生产商提供一系列减税措施,产业界在此激励下开始大量投资棕榈油产业。而在1970年代,印度尼西亚也开始得到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荷兰银行等机构的贷款融资,油棕种植得到大力发展。在各方努力下,油棕成为东南亚国家的“黄金作物”,帮助当地农户摆脱了贫困,也孕育出世界级的农产品巨头,如森那美、金光农业、丰益国际等。

然而,随着油棕种植的不断扩张,近些年马来西亚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广阔但自然条件同样适宜的印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印尼的棕榈种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加速增长。2005年,印尼棕榈油产量首次超过马来西亚,随后逐渐甩开差距,稳稳地坐上了棕榈油生产国的头把交椅。

二、马来单产仍具提升潜力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3300万公顷),其中约68%被森林覆盖。在占比约26%近86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2019年马来油棕种植面积590万公顷,占比高达68.6%,油棕种植面积可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预计未来棕榈油产量的提升将落在对单产潜力的发掘上。

为了支持单产的提升,马来西亚鼓励相关机构大力研发单产潜能较好的树种,最新一代的树种已经较第一代及第二代树种有了明显的单产提升,且耐旱性能优越。因原本的树种单产潜力不足及整体树龄老化,2019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平均单产不到3.5万吨,较新树种的最大单产潜力仍存在较大差距。若种植利润适宜或政策鼓励,预计随着老树翻种的推进,后期单产潜力更高、树龄结构较年轻的油棕将为马棕带来仍可提升的产量空间。

由于马来西亚油棕种植产业发展较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油棕树龄整体偏老化,这也限制了马来棕榈油单产的提升。据测算,当前马来西亚油棕平均树龄已经超过15年,进入产量衰退期,使得马棕近几年的单产整体处于下滑趋势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马来政府近些年来给予经费支持种植园及农户翻种,从种子的使用量来看,政策产生一定的激励效果,2018年的油棕种子需求呈现一定的逆利润率变化,但政策仅起到辅助效果,更具市场化的利润对产业扩张的促进更为重要。在利润适宜的情况下,种植园有意愿将单产低的老树翻种成单产潜力更大的新树,将令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及产量具备提升空间。但在疫情及原油低价的冲击下,近几个月棕榈油价格从高位回落明显,油棕种植利润率出现大幅度的下滑,生产者翻种的积极性从断崖式下跌的种子需求量可见一斑,大规模的翻种预计将需要得到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或棕榈油价格的回升方可出现。在较理想情况下,马来棕榈油单产回升至4吨/公顷上方,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公顷左右,则马来棕榈油年产量将升至2400万吨,较当前2000万吨以下的水平出现20%左右的增长。

三、印尼产量增长空间广阔

相比于马来西亚,印尼土地辽阔,为油棕种植提供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印尼农业用地面积约5700万公顷,2019年印尼油棕种植面积1638万公顷,占比不到30%,但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加里曼丹及苏门答腊由于开发得较早,在早期油棕产业的野蛮发展期中享受了较宽松的环保及政策红利,当前种植面积稳居前列,2019年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地广人稀的苏拉威西、马鲁古和巴布亚,同样具有适宜油棕种植优越条件,但因缺少了先发优势,未能享受到宽松的环保及政策红利,开发的程度并不高。

20200503/ef783149aff778a853a085c62ca53fd2.jpg

苏拉威西、马鲁古和巴布亚等省油棕产业开发程度低,一方面是迫于近些年外部环保组织的压力,政府收紧了种植园土地审批;另一方面则因种植园前期开发成本高,在棕榈油价格趋势性下跌法人背景下,种植园集团的现金流并不充裕,而有意向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也遭到实力劝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印尼盛行通过“烧芭”拓荒,除了提供肥料,节省清理、修整土地的费用,烧芭还能在政府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开发更多非法的种植土地,这在印尼的种植行业已经是心照不宣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减低棕榈油和纸张生产的边际成本,也算是印尼经济高速增长光鲜成绩单背后的阴暗面。但在2015年,干旱及烧芭曾引发长达数月的森林大火,受到了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关注,在巨大的民意反抗面前,印尼总统佐科暂停发放棕榈种植园营业执照,油棕种植园的扩张被按下暂停键。

20200503/e84b30efdfe93dcb28308b30e4b98dfc.jpg

数年过去,面临巨大增长压力的印尼政府放松对油棕种植行业的监管,油棕种植面积在利润驱动下再度获得增长。2019年,印尼油棕种植面积大增200万公顷,集中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随着后期政策出现适度宽松,预计在利润的驱动下,苏拉威西、马鲁古和巴布亚等省的种植面积将有较大提升空间。只不过,在全球油脂食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甚至还需通过生物柴油消耗过剩产出的情况下,原油的低价使得印尼油棕面积大幅扩张基础不足。在偏低的价格及缩窄的利润调节下,预计油棕产业的扩张节奏将较此前野蛮生长时期明显放缓,而整个行业也将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逐渐走向规范,可持续认证标准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执行。

除了种植面积,印尼棕榈油单产亦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印尼开发相对较晚,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成熟,使得处于旺产期的油棕单产并不高。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测算,印尼2018年棕榈油单产仅有2.83吨/公顷,明显低于树龄老化的马来西亚3.37吨/公顷的单产,预计随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单产将具有较大增长潜力。此外,具有高单产潜力的油棕种子技术的进步也将同样令印尼产量受益。若按照4吨/公顷的单产及油棕占农业用地40%测算,未来印尼棕榈油产量可增至5700*40%*4=9120万吨的超高水平,将是当前印尼棕榈油产量的两倍多。

四、未来产业格局及发展思考

当前油棕产业在东南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较好的管理水平使得它们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东南亚的油棕产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情况下,预计未来这一优势仍将保持。非洲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区虽同样具备合适油棕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在错失首轮黄金发展期后,或受限于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或受限于保护雨林的压力,且国家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在具有先发优势的东南亚的激烈竞争面前,并不适合作为产业扩张的首选。

根据我们的研究,未来东南亚棕榈油产量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里仍可满足全球需求的增长。种植面积相对受限的马来西亚可着力于单产提升,印尼则可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张开发程度较低的苏拉威西、巴布亚、马鲁古等省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单产。近些年东南亚油棕产业扩张速度放缓,碍于环保、政策的约束,以及需求不足、利润下滑的压制,预计在行业更规范发展,适应收紧的环保及政策约束后,需求的推动将在未来油棕产业的发展中占据更为主导的地位。

正如我们前文判断,油棕种植面积的扩张及单产的提升需要政策的支持及企业的投入,在当前供应充裕的市场环境下,棕榈油长线价格趋向下跌,利润的收窄将对油棕产业扩张形成限制。油棕产业的扩张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稳步上涨的需求作为推动,这需求可能来源于人口及人均消费增加带来的食用需求增长,也可能来自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柴需求增长。棕榈油需求影响价格,价格作用于利润及产业扩张,进而对棕榈油价格形成支撑,长线来看棕榈油价格长期大幅跌破成本也不现实,而当前该成本对应的进口完税价在3700-3800元/吨左右,或可成为未来棕榈油价格底部区间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