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油茶树,走上致富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做优做大油茶业纪实

2020-05-02
摘要:

走在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油清香。厂房内,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快速运转,厂房外,工人们正把一箱箱茶油装车运输,发往各地。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

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万亩油茶园高处向下看去,油茶树沿着丘陵起伏,一望无际,满眼翠绿。油茶园内,不时有人观光游览、拍照合影。“总书记去年来这考察过,我们专程来看看,满山的绿色,很美。”在外打工返乡的金先生一家4口人正在油茶园游玩。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实地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询问乡亲们家庭、务工和收入情况。

“在油茶山上见到总书记,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我们正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油茶产业做大做优做深,争取带动更多村民早日致富。”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河南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法说。

陈世法已投身油茶产业10多年,“眼前的万亩油茶园,最开始只是一片荒山荒坡”。让荒山变绿的决心和行动,源于他14岁的一次遭遇。 “那年过完春节,我第一次外出打工,因为车少,连着3天没挤上火车。晚上躺在车站广场上看星星,就有个念想,要是在家搞产业,不用外出奔波也能过上小康生活,那该多好。”陈世法说。

先后在杭州做早点、在义乌蹬三轮车、在上海务工的陈世法,打拼多年后决定回光山。有了一定的资金资源积累,他又想起了少年时的梦想。

2009年,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光山开始大力发展耐旱抗贫瘠的油茶产业。县里组织5名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当年40岁的陈世法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次考察学习,最终他扎进了光山的荒山荒坡,投身油茶产业。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的代表正随着消费升级,不断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基地可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生态的经济效益。

油茶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油茶树栽种后六七年才结果,十年都收回不了成本。”陈世法说。中间亲朋好友质疑,合作伙伴退出,干旱冻灾也来“添堵”,陈世法没有放弃,在当地的政策帮扶下一路挺了过来。

如今,联兴油茶公司建起万亩油茶生态示范基地,形成油茶、茶叶、苗木、养殖“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荒山荒地3万余亩。常年解决10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带动基地周边298户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年人均增收4000元。“我们在油茶园内干活,能挣钱,还能照顾家。”槐店乡陈洼村村民陈文珍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把自家山地流转给了油茶园,都在油茶园务工,每人每年能收入二三万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陈世法说。最近几个月,陈世法一刻也没闲着。自1月12日起,位于光山县官渡河畔总投资达3.5亿元、占地102亩的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投产,标志着光山油茶种植、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

走在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油清香。厂房内,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快速运转,厂房外,工人们正把一箱箱茶油装车运输,发往各地。据了解,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年加工3万吨茶籽并进行茶皂素研发,带动周边种植、采摘、运输等产业发展。

“今年,我们要把销售网络布局到郑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把更多产品卖出去,让光山油茶走遍中国,走向世界。”陈世法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推动油茶园往“农游一体化”方向发展,依托油茶园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吸引城里人来油茶园养生度假、观光休闲。

“一年栽植,百年受益。”油茶的稳定收获期长达数十年,小小油茶树成了富民产业,为光山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路。目前,光山全县种植油茶面积达22.7万亩,油茶企业、合作社已达50余家。油茶产业形成的“绿水青山”带回了心怀乡愁的人们,油茶“致富果”让老百姓喜笑颜开。

“公司+农户”的模式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致富带头人杨长太的家庭农场里,大棚里的草莓已经成熟。“农户把土地流转过来,还在这里干活,平均月收入近2000元。”杨长太说,近几年通过拓展电商渠道,他的农产品卖得更火了。

2019年5月,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光山,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光山县委书记刘勇告诉记者,光山县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进一步发展好油茶产业,让更多百姓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