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药用功效:抗菌消炎

2019-10-05
摘要:

油脂的药外用方式有三:或将种仁碾碎成末使用,或直接提油外敷,或将油料高温裂解制成焦油剂使用。这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都相当显著。

金俊 江南大学油脂园地 

消费者常常可见到某种油脂宣称自己具有神奇的药用功效。例如,有商家会宣传鱼油有助于治疗冠心病,椰子油、元宝枫油有助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等。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油脂是食用的,仅提供能量而已,宣传药效匪夷所思。总之,油脂的药用功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油脂进入体内能否发挥药用功效?这点人们不容易体会。不过,有一点倒是容易观察到,即某些油脂对由细菌、真菌所致痢疾、顽癣、疥疮、痈疽等皮肤病确有治疗作用,而有些油脂对于烫伤、烧伤和溃破脓疮有促进生肌、切口愈合的作用,这方面的中医临床应用远比现在用油脂治疗冠心病要早,且疗效确定。

例如,《纲目拾遗》《中国医药宝典》均记载茶油可解毒、杀菌;《中国药典》将茶油列为药用油脂,医治外伤、烫伤、消炎生肌,防治头癣、湿疹、皮肤瘙痒、预防皮肤癌变等。又如,婆罗子、磨盘草子的油脂用于治疗红白菌痢;大风子油、苍耳子油、桐油、胡桃油及酸败胡桃油、莱菔子油、烟油,以及野核桃、黑芝麻、蓖麻、椰子、蜀葵子、棉籽、槟榔等的种仁油治疗癞痢、疥癣、痈疽的作用等,在中医上都是明确的。

油脂的药外用方式有三:或将种仁碾碎成末使用,或直接提油外敷,或将油料高温裂解制成焦油剂使用。这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都相当显著。有人用黑豆馏油治疗婴儿湿疹,有效率达97%;用核桃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在洗净耳中脓液后,每次2~3滴,每日2次,3~5日即愈;紫草油对化脓性中耳炎也有很高疗效;松木、杉木、米糠和椰子的馏油、大枫子油、柴胡油、木槿和白桦树皮油在我国和日本都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有的已经载入药典或作为成品药而广泛应用。

无论是用种仁粉末还是油脂、焦油,长久以来只知其疗效,而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油脂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困难所致。20世纪50年代后,仪器分析手段的进步促进了分析鉴定技术的发展,现在对于一些油料油脂的有效成分和药用机制已经有所了解,大概有以下二方面。

脂肪酸

如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以及一些特异性脂肪酸,它们的单体或混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是油脂中抗菌的有效成分。不仅如此,焦油剂中一类有效成分如苯并咪唑和吡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也取决于其分子侧链脂肪烃类碳数的多少,以C3~C14脂肪烃的活性为强,其他烃均无活性,可见烃的链长关乎抗菌效果。

肤脂中含有较多的支链脂肪酸,若缺乏时,就极易受到微生物和毒物的损害,因此富含支链脂肪酸的动物油脂也具有独特的药用作用。

此外,ω-3和ω-6脂肪酸也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成分,不过其用法大多不是外用而是内服。有人用添加亚麻酸的食品治愈了400多例患有湿疹和皮肤病的儿童。十八碳四烯酸(18:4ω-3)近年备受关注,它在体内可转化成二十碳五烯酸,阻止花生四烯酸的衍生化,起到消炎作用。日本专利公布用γ-亚麻酸为主成分的药品或食物,对因缺乏前列腺素而引起的干廯、湿疹、肥胖、月经异常、精神分裂等具有疗效。ω-3和ω-6脂肪酸这些生理药理作用可能与改善营养缺乏有关。

脂肪伴随物

除了脂肪酸成分以外,脂肪伴随物也可能是抗菌消炎的关键成分。红棕果油可用于治疗烧伤和解毒,归因于其富含的胡萝卜素。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常备外用药,对小儿湿疹也有特效,其功效成分是紫草素及其衍生物。乳木果油的抗炎杀菌作用与其含有8%的不皂化物有关,它们对皮肤干燥、皮炎湿疹及过敏症状都有显著疗效,并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和胶原蛋白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沙棘油的药用价值可主要归因于其脂肪伴随物,相对其它油而言,沙棘油中含有丰富的维E、类胡萝卜素、甾醇、三萜醇、烃和脂肪醇,还含有一些其它油中不常见成份。实际上,像乳木果油、沙棘油这样具有药用效果的油脂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油脂,很少直接作为烹调用油和工业用油。

一款足部护肤膏配方(含橄榄油、椰子油、生育酚等脂质)

一种油脂是否具有药用功效,不仅仅视其品种,还取决于其加工方式。通常,植物油的精炼是甘油三酯的纯化过程,它会去除脂肪伴随物并影响脂肪酸的结构,从而影响油脂的抗菌消炎功效,其程度依赖于精炼深度。因此,与食用油一样,“精准适度加工”也是药用油脂加工的重要课题:一是制油时要尽量把油料中的有益微量成份提取出来,二是精炼时尽量把这些成份保留在油中。

参考文献

[1] 徐学兵,杜长安,毕艳兰.沙棘油研究述评[J].粮食与油脂, 1995(1): 34-36.

[2] 刘应泉,谭洪根.油脂与健康[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