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掣肘,食用油行业发展仍要迈过多道“坎儿”

2018-07-27
摘要:

产品集中度高、同质化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困扰行业发展。未来食用油行业应该努力改变产品结构,生产老百姓喜欢的适合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功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能力;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适度加工,保留油料中固有的营养成分;鼓励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进先进装备改变经营模式来提高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周子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食用油市场的竞争逐渐向满足消费者需求靠拢。大众对食用油的消费需求从纯粹追求实惠向追求高品质转变。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食用油行业寡头竞争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增速放缓。为此,专家向记者表示,产品集中度高、同质化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困扰行业发展。

整体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我国食用油行业的产量增长率分别为11.58%、16.48%、4.58%、5.18%、0.7%、3.41%、9.17%。从2013年以来,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

对此,快消行业专家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我国食用油行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放缓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同时也与食用油行业自身的特点相关。具体而言,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大健康意识的觉醒,对食用油的使用量下降,这导致这个行业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食用油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人们用油主要是在一日三餐,这就使得其消费量较为固定。食用油的消费量的增长主要由家庭户数和人口基数的增长决定,不像休闲食品,食用油的消费量相对静态。

“实际上,整个食用油行业的发展最近5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几大特点。宏观方面,整个行业进入高度集中阶段,寡头效应明显;行业发展层面,整个行业的创新升级空间有限;微观层面,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食用油的销量有所下滑。”朱丹蓬如是说。

集中度提高

除行业发展增速放缓,我国食用油行业近些年集中度提高,呈现寡头竞争的态势。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整个食用油行业尤其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是寡头垄断。

具体而言,资料显示,我国食用油行业被几大巨头垄断。其中,一线品牌包括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二线品牌包括多力、西王、长寿花等。

据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目前中国食用油行业中的油脂生产、加工企业共有2000多家,但前十大食用油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共达到50%左右,集中度较高。

据前瞻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当前食用油市场中,小包装食用油只占到20%,其余80%都是散装。而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70%,占据绝对垄断优势。

对于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的原因,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中国食用油行业属性和其它行业不同,例如,乳业、白酒等行业的受众都是年轻人,对于品牌的认知没有固化,能接受新鲜的食物。但食用油的的主力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他们很难接受新的品牌,喜欢老品牌。这是行业寡头效应明显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商报记者在北京一家超市走访时发现,超市中食用油的品牌包括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多力、长寿花、绿宝、西王、汇福、福满盈、红井源、五胡、胡姬花。但这些品牌共占据了两排货架,其中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的各种食用油产品占据一排,其余品牌占据一排。

据超市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市面上比较火的食用油品牌主要是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品牌。而在这三大品牌中,目前销量最好的是鲁花,金龙鱼的产品只在前些年很畅销。

对于食用油行业的三大巨头,马文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福临门竞争动力和势力较小,发展较为缓慢。相比而言,鲁花对外的依存度较低,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

朱丹蓬也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三大巨头中,金龙鱼的体量最大,福临门的政策支撑力最大,鲁花以花生油为突破重点,依托消费升级红利,这几年发展不错。不过,当前食用油整个行业创新空间不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自己的优势很关键。

同质化等问题凸显

伴随着这些年食用油行业的缓慢增长和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食用油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创新空间有限带来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等。

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这导致了食用油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在创新不足情况下打价格战,未来食用油企业还是应该走小众高品质的路线。因为随着消费升级,现在的消费者看购买食用油产品不仅要看价格、看容量、看品牌,更重要的是看配料表,我国调和油国标的制定对食用油行业将迎来新的一波洗牌。

除了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我国食用油行业还存在深加工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不足,食用油企业经济效率不佳等问题。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我国食用油行业面临几个问题,一是精加工、深加工的能力不够,高端食用油产品无法得到满足;二是食用油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佳,利润率普遍偏薄。实际上,2017年,很多油脂加工企业的净利率尚不足1%,远远低于其它行业;三是食用油行业的资源利用率低,例如,我国对榨油的油源米糠的利用率很低,只有20%左右,但日本对米糠的利用率能达到70%;四是我国食用油行业的科技创新基础较为薄弱,数据统计,我国粮油行业科技费用的提取率不足1%,而我国各个行业的平均水品为2.2%。

此外,食用油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据中国食品协会经理刘君利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勾兑油,例如用大豆精、葵花精代替大豆、葵花籽去勾兑。另外,一些调和油不是用油调和,而是用食用糖精等进行调和。

此外,关于我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利用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利用率只有55%,45%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利用率有待提高。

王瑞元对记者表示,未来食用油行业应该努力改变产品结构,生产老百姓喜欢的适合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功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能力;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适度加工,保留油料中固有的营养成分;鼓励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进先进装备改变经营模式来提高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