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美农数据,打破USDA的话语垄断权

2015-08-23
摘要:

  中国证券报  国内农产品市场被美国农业部(USDA)一纸报告牵着鼻子走已是不争的事实。阴晴不定的USDA报告曾多次使中国大量油脂加工企 [详细]

  中国证券报
 
  国内农产品市场被美国农业部(USDA)一纸报告“牵着鼻子走”已是不争的事实。“阴晴不定”的USDA报告曾多次使中国大量油脂加工企业等遭遇严重亏损,例如2003-2004年大豆价格随着美农数据的“变脸”而暴涨暴跌,国内上千家中小型榨油企业被逼上绝路,国际资本“趁火打劫”,大肆收购困难重重的本土榨油企业,垄断庞大的中国大豆市场。
 
  吃一堑,长一智。为何国内企业一再受制于美农数据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从市场体量来看,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以及南美在全球大豆、玉米和白糖等农产品的出口中占比很大,垄断了话语权,美农数据对世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第二,USDA每月定期公布全球范围内粮食产品的供需数据,是目前世界粮食市场中数据最连贯的机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能够左右粮价走势。
 
  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USDA有意操作市场,美农数据的“风向标”地位依然广受认可。不过即便如此,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还是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来认识美农数据。
 
  首先,进一步认识USDA调整数据的规律性。目前USDA最重要的月度供需报告所提供的数据都是预测值,这些预测值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正,因此每一次修正都会使市场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产生新的预期,从而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的投资者在对USDA数据调整规律的了解上,可能严重落后于国外的投资者,对数据的使用还存在片面性。
 
  因此,投资者在使用美农数据时,应该充分对比USDA的“静态”报告和外部市场信息及期货价格的动态变化,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具体来看,投资者可以依据美国农业部报告形成长期投资决策,但应该依据美国农业部短期报告不断调整投资策略。在关注美农数据的同时,不应忽视国内经济动态,综合多方信息作出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国内油厂通过CBOT点价操作采购国际大豆时,应该尽量规避投机心理,降低敞口,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其次,美农数据的影响力,反应的是USDA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定价权、话语权的垄断,国内投资者在充分利用UDSA报告的同时,也应反思我国类似权威信息的缺失。
 
  短期来看,我们还不具备与USDA相匹敌的机构和部门,而且国内相关信息提供平台的公信力与准确性还显不足。因此,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可以依据USDA报告制度设计,通过政府农业报告等公共产品提供满足农业企业、农户以及市场专业主体对相关信息的需要,进而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卫星监测数据提供商而言,应致力于打破因为地域、时间等的区隔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快地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数据,以便投资者用于商业决策。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机构在从事相关工作。例如,某机构已经拥有自己的大数据库和分析模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卫星数据,再进行大数据分析,其数据监测报告已经可以在美国农业部报告之前发布了。相信随着各方努力,USDA的垄断话语权有望被打破。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