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油脂市场联动效应,短期保持小幅上涨

2016-08-21
摘要:

  近来的油脂市场虽然不能用风光旖旎来形容,但还是可圈可点,表现不俗;马来西亚棕榈油指数合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累计上张472林吉特 吨, [详细]

  近来的油脂市场虽然不能用风光旖旎来形容,但还是可圈可点,表现不俗;马来西亚棕榈油指数合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累计上张472林吉特/吨,幅度达到21.6%左右。美豆油指数自7月末到目前从29.8美分/磅,上涨至34.73美分/磅,幅度达到16.5%左右。近期油脂市场的表现虽不及之前“粕类”走势的疯狂与激进,但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些遐想。
 
  一、豆油、棕榈油价差持续缩小,处于历史低位
 
  从国际豆油与24度棕榈油的长期价差走势来看,2012年年末两者价差在触及384美元/吨后一路回落,2014年3月初触及历史低点-16美元/吨,也就是说当时豆油的价格低于了棕榈油。一般情况下豆油的价格要高于棕榈油,所以两者的价差负值被快速修正,但自2014年3月份以来,应该说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一致处于区间震荡当中,区间大致为20-160美元/吨之间。2016年7月中旬以来,外盘棕榈油价格持续提升,导致豆油与棕榈油价差持续缩减,从最初的100美元/吨附近,缩减至目前的30美元/吨附近,期间在8月15日还出现负值,数值为-3.14美元/吨。一方面两者价差的缩减体现出棕榈油的格外强势,另一方面价差改变也会导致消费结构和节奏的变化,可能对于油脂市场带来综合性的影响。
 
  二、棕榈油短期快速拉升的缘由
 
  上文中提及马来西亚棕榈油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幅度达到22%左右,是什么因素在短期内推动了棕榈油持续走高,相信摸清了来龙去脉,对于未来的走势判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整体性质上看,我们不认为棕榈油出现了供需结构性的改变,也就是说棕榈油近期的上涨并非结构扭转而导致的渐进性推动,很有可能是“利多”因素的共振叠加导致的,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近来的集中采购补库,是推动外盘棕榈油走高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截至8月17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保持在28.10万吨,该库存水平处于2011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2010年年末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曾不足20万吨。由于之前棕榈油内外盘倒挂,进口利润长期处于负值,所以影响了棕榈油的进口进度,导致港口库存持续回落,整体偏低。补库需求导致的集中进口,加大了棕榈油出口国的短期需求,对价格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国内的需求、库存的下降及市场预期都是有利于修复内外盘价差,有利于进口的启动的,为什么最终要港口库存处于历史绝对低位,才使内外盘价差修复,刺激进口启动,只能说明国内的需求和预期都不是非常的强烈,只能依靠库存的持续走低来提升国内的升水,达到与外盘价差靠近的目的,否则棕榈油的港口库存不会在如此低的位置才激发补库需求。
 
  第二,印度的短期进口也刺激了棕榈油的走势,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及消费国,一直是全球消费端的一个重要“砝码”,对于全球棕榈油乃至油脂市场的供需平衡表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2016年1-7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916万吨左右,较2014年和2015年同期的1084万吨、1086万吨明显偏低,在整体供应层面对于市场是存在支撑的。
 
  三、美盘豆油快速拉升的主要因素
 
  2016年8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报告预估2016/17年度大豆产量首次突破40亿蒲式耳达到40.6亿,处于刷新创纪录水平的程度;大豆单产较7月份预估的提升0.9蒲式耳/英亩,处于历史记录的48.9蒲式耳/英亩,2016/17年度期末库存从之前的2.9亿蒲式耳,预估提升至3.3亿蒲式耳,一系列数据反映出的是利空表现,但市场的走势却出乎意料,特别是豆油在农业部报告公布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继续“高歌猛进”,那么背后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第一,美国压榨数据提供支撑,根据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43715亿蒲式耳,低于6月份的1.45050亿蒲式耳,也低于2015年同期的1.45227亿蒲式耳,这对于豆油起到了稳定和支撑的作用。
 
  第二,是美国豆油库存,与大豆期末库存调整不同的是,美国豆油库存所谓的“旧作”和“新作”都出现了调整,并且都保持下降态势。美盘豆油估计年度期末库存从7月份预估的103万吨,下降至8月份预估的88万吨;市场预测年度的期末库存从7月份的87万吨,下降至8月份预估的80万吨一线。
 
  虽然2016/1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较7月份出现了上调,但豆油期末库存却保持下降,估计年度和预测年度期末库存的双降对于豆油价格走势起到了拉动作用。以上我们大致罗列出了棕榈油和豆油走强的最直接因素,其实对于整个油脂市场来说,没有那类油脂是单独存在的,其必然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一些外界因素或是不直接因素也对近期的豆油和棕榈油起到了帮助效应。
 
  四、中国政府态度“强硬”,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可能受阻
 
  首先,近些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整体维持在1650-1800万吨左右,其中950-1050万吨为出口数量,占比超过50%;其次,中国作为加拿大油菜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年进口加拿大油菜籽数量为450万吨左右。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中国进口油菜籽数量为197.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加拿大,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油菜籽进口受到政策因素影响,涉及的油菜籽数量为250万吨左右。
 
  另外数据也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油菜籽进口数量较上年同比回落了15%左右,回落的数量应该被三个方面所“侵占”。第一是经济层面的需求回落所消化、第二是豆油和棕榈油层面的替代因素所消化,第三方面是其它食用油脂份额的补充消化;所以从这个层面看油菜籽进口数量的缩减或未来有可能受阻,对于豆油和棕榈油都将起到支撑作用,对于价格方面两者应该是最大的受益方。
 
  市场信息显示,当前加拿大已经停止对中国装运9月份之后交货的油菜籽,而9-10月份实际能够成交的只有4船,贸易商承诺压榨含量控制在1%,而且进口船并非来自加拿大。从这个层面看,国内油菜籽供应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主要港口压榨的都是进口油菜籽,政策性因素有可能导致库存缩减,“无米下锅”的情况。另一方面,进口油菜籽虽然受到限制,虽然国内油菜籽产量也出现了下滑,但国内临储菜籽油依旧可以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而且国内对于进口油菜籽的限制,其目的也是为了调整市场结构,缩减本身的菜籽油库存。未来的油菜籽和菜籽油必将、仍旧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而这种政策性因素对于豆油和棕榈油也将起到一定的传到作用。未来需要密切关注的就是菜籽油临储如果销售,油菜籽进口限制如何界定的问题。
 
  五、印度的“砝码”调整,决定豆油与棕榈油的潜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很显然印度的油脂供需格局无法对全球油脂市场起到主导或是指导的作用,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脂进口国,其油脂的消费偏好,却可以影响全球油脂供需平衡表。印度炼油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棕榈油与豆油现货价格贴水已经从2015年8月份的171美元缩小至目前的70美元,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印度植物油进口份额中棕榈油的占比降低,而豆油的进口占比提升,主要是两者价差贴近,棕榈油的性价比优势降低。
 
  数据显示,2015/16年度印度植物油进口量有望达到1460万吨,较上一年度预计提升1.4%左右,但棕榈油进口量可能较上年缩减12%,保持在840万吨左右,这使得印度植物油进口中棕榈油的占比下降至57%,创下90年来印度放开进口限制以来最低比例水平。2014/15年度棕榈油进口比例占整体植物油水平的66%,而2007/08年度这一比例高达86%左右。另外截至目前2015/16年度印度豆油进口量达到310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为425万吨,较上年度预计增加42%左右。我们认为印度棕榈油进口占比持续回落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印度有可能增加自身大豆的种植,进而通过压榨适度增加豆油自身的供应,这样可以缩减棕榈油层面的对外依存度;同时官方倡导的是豆油要比棕榈油健康。第二,豆油相对棕榈油价格波动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好,没有特别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无论是从进口稳定性、性价比方面从目前情况界定,要优于棕榈油。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无论是豆油还是棕榈油,其供需格局层面都存在着所谓的优势与劣势,豆油的优势是消费稳定,从中国角度看未来即将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而对应的棕榈油则在走“下坡路”,气温的逐步降低不利于棕榈油的消费。豆油的劣势是上游大豆供应相对充足,充足的货源应该是压制整体走势的因素;而对于棕榈油来说马来西亚之前的干旱(3月末)可能对于四季度的供应构成影响,传统的季节性增长不及市场预期,这些都有利于棕榈油价格相对坚挺。当前应该把棕榈油放置在一个油脂整体供需层面考量,毕竟油脂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对价格也构成制约,这样才能相对准确、客观判定棕榈油的中短期走势。预计在油脂市场整体偏强,短期利多因素刺激的影响和作用下,棕榈油短期将保持坚挺,仍存在上涨空间。
 
  作者简介:田常润,2003年进入期货市场,长期从事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和研究;加入山东元邦投资集团后,主要负责工业品和农产品研发工作。擅长利用客观的数据、平实的语言和鲜明的观点对宏观基本面、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与研判。并且长期在期货日报、中国证券报及相关财经媒体发表独树一帜的文章,广受好评。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