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400家榨企仅剩5家,菜籽重蹈国产大豆崩盘覆辙

2017-04-24
摘要:

  来源:资管网  调研提要  1、湖北地区菜籽种植面积2016年下降40%,2017年下降10%,持续下跌的菜籽菜油价格,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积极 [详细]

  来源:资管网
 
  调研提要
 
  1、湖北地区菜籽种植面积2016年下降40%,2017年下降10%,持续下跌的菜籽菜油价格,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
 
  2、湖北地区400家菜籽压榨企业仅5家开机,内地民营榨企危在旦夕。
 
  3、湖北菜籽核心区沙洋压榨厂背负着生死存亡的沉重压力之际,在东南沿海的压榨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国际四大油脂企业却在继续扩张产能。10几年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在外资巨头攻势下被收购、兼并、破产的一幕,又一次在菜油产业上演。
 
  “掌握了粮源就掌控了贸易,就掌握定价权,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进入湖北的一家大型油脂企业,大门口非常醒目的两行大字,映入调研团的眼帘。这句话来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该企业的一位资深员工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他们已经不再压榨国产菜籽了,因为成本太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全都让给了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的小榨厂,他们只是收购小榨厂的菜油,然后利用自己的知名品牌渠道,通过小包装销售获利,利润非常可观。
 
  大量的民营榨厂放弃了菜籽压榨业务,究其根源就是国产菜籽“粮源”优势已被进口菜籽彻底击溃,丧失了菜籽产业国际“定价权”。
 
  400家榨厂仅开5家,榨厂变贸易商
 
  “2012年,我们建厂的时候,这周围都是油菜,现在一亩都看不到。”武汉一家油脂厂的人员指着厂区周围的农田说,他们厂的菜油榨机早已停机,行情一路下跌让客户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今年一直都在亏钱,不断地追加保证金。他表示,工厂还在检修,过几天开机就转而压榨大豆。
 
  根据调研发现,2016年华中地区抛储的的菜油已经消化了50%左右,由于2017年以来菜油价格一直下跌,导致油脂企业观望、惜售,希望菜油价格能到回升到6500元/吨以上的成本价。
 
  湖北地区的菜籽压榨企业已基本停机,大部分处于转型或者持续亏损状态,目前靠分销菜油、豆油和粕维持基本开销。进入几家厂区发现,榨厂一片萧条,已经变成了品牌榨厂的分销商,老板都在考虑转行。
 
  一位大型油脂企业有关人员私下透入,湖北省400多家菜籽压榨企业,目前还在开工的只有5家。由于菜籽压榨利润微薄,湖北地区的压榨企业不再开机,而是转由“小榨厂”进行压榨,然后由品牌企业收购菜油,通过品牌渠道优势用“小包装”的方式进行销售。
 
  究其原因,国产非转基金菜籽,在进口转基因菜籽的成本优势压力下,已经失去了市场话语权,东南沿海一带的榨厂在地理位置、规模、成本、品牌优势下,已经彻底掌握了菜粕、菜油的市场定价权。
 
  在菜油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湖北地区菜籽的种植面积如何?通过对当地农民探访,调研团了解到,湖北地区的菜籽种植面积在经历2016年下降40%之后,2017年再度下降10%到15%,部分地区下降达到30%,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
 
  东榨西运 菜粕需求提前进入旺季
 
  在菜油价格低迷的同时,菜粕需求却是另一番景象。湖北地区作为全国第一大淡水养殖大省,连续三年来水产养殖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2016年水产利润丰厚,更加刺激2017年的水产养殖积极性。
 
  根据调研,目前水产饲料需求旺盛,作为占水产饲料配比20%的菜粕,出货良好。一家大型饲料企业有关人员表示,由于天气较好,水产养殖旺季提前到来,加之今年闰6月,湖北地区的水产饲料预计全年需求将增长10%—15%。
 
  作为水产养殖大省,湖北地区目前的菜粕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湖北虽然是菜籽的主产区,却不是主消费区,其菜籽大部分都运到湖南、四川等地的小榨厂消化,导致当地菜粕缺乏,水产饲料菜粕80%由分布在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菜籽榨厂,通过长江水运转到各消费主体。
 
  这一“东榨西运”的现象也说明,东南沿海的压榨企业相对湖北的同行来说,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优势。
 
  出于利润考虑,菜籽压制企业正在增加大豆的压榨产能。饲料企业,在水产养殖利润和生猪养殖利润的驱动下,也在扩建饲料产能。
 
  小龙虾,是湖北水产养殖中的亮点,在湖北水产种类中增长最快,利润可观。据调研,广州、深圳一带的小龙虾基本来自湖北,而小龙虾的主食就是菜粕。
 
  长期看来,湖北地区饲料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将继续,而油脂企业的空间将让位于少数大型企业,大多数民企将被迫退出压榨行业,行业寡头格局越来越明显。
 
  转基因入侵 菜籽重蹈国产大豆崩盘覆辙
 
  荆门沙洋县,被称为中国菜籽油之乡,这个繁盛了几千年的中国菜籽油核心主产区,正在艰难的抵抗着来自加拿大“洋菜籽”带来的灭顶之灾。
 
  2010年,聪明的沙洋人在该县建立了“中国沙洋县油菜博物馆”,似乎预示着这个古老的作物迟早将被海外转基金科技送进博物馆。
 
  博物馆保存着元代农学家王桢绘制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距今650年,该图通过北斗星定向,按天干、地支、节气、时令计算农作物耕种、收割的时间,是一部精准的古代农作物活动指南,其中清晰的标明了种油菜和收油菜的时令。此图证明,菜油在古代的荆楚大地的经济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博物馆外,一位小榨厂的老板告诉我们,沙洋县的菜油种植面积,去年是30万亩,今年预计20万亩,跟官方统计的70万亩相去甚远;国产菜油,在加拿大进口转基因菜油的冲击下已经毫无抵抗力。
 
  这位老板略带忧伤的表示,作为一种古老的饮食习惯,传统食用菜油的老百姓还是喜欢国产的菜油,但是这部分需求市场占有量,在整个油脂消费市场可以忽略不计,国产菜籽油已经沦为少数人的偏好,将在国家保护非转基金作物政策下,作为一种与“菜油期货”盘面无关的品种存在。
 
  博物馆内收藏了国产菜油1000多年来的种植、压榨、使用技术,博物馆外广袤的荆楚大地还在继续国产菜油古老的故事。但是,重洋之外一个耕种面积更加广袤的加拿大,正在每天数以万吨计的对中国出口转基金菜籽,2016年流入中国的菜籽达350万吨,2017年预计达430万吨,其成本优势和出油率,均远远超过沙洋地区的菜籽。
 
  荆门作为郑商所的菜油期货交割库的所在地,其现货菜油价格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期货盘面价格的回归作用,国内菜油期货价格的定价权实际上已经落到加拿大手里。
 
  在荆门的沙洋地区压榨厂背负着生死存亡的沉重压力之际,在东南沿海的压榨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国际四大油脂企业却在大肆扩张产能。10几年前,民族大豆压榨企业在外资巨头攻势下被收购、兼并、破产的一幕,又一次在菜油产业上演。
 
  失血的民企 带毒的现金流
 
  在调研中,一位油脂企业老板指出,如果菜油价格继续低迷,库存高的油脂企业挺不了多久,那些是靠借贷的企业,只要一笔借贷到期,就得亏本卖掉一批油,不管价格高低都得卖油还债。
 
  资金压力在民企是个普遍现象,由于银行贷款困难,他们不得不靠高利贷维持企业的运转。尤其是在去年11月菜油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民营油脂企业对未来价格预期乐观,接了大量的抛储菜油,甚至通过民间借贷加杠杆,希望大赚一把度过难关。在菜油抛储的过程中,价格由5800元/吨涨到7300吨/吨,民营油脂企业都预期菜油将继续创新高。但是,菜油在2016年12月创下新高之后就一路下跌,到目前为止,这些接下菜油的企业还有一半多的库存没有出清,每天都在高昂的资金成本下煎熬。
 
  民企的赌性固然要不得,但是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银行借贷待遇,却又逼迫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他们面临的对手是国企、上市公司、外资巨头,这些对手几乎都是不差钱,就差合适的下手机会。过去日子好过的时候,民企要靠银行授信或资本市场做大规模、做优资产况且几乎微小,目前市场转弱的时候,那就更加是世态炎凉。当希望曙光显现的时候,他们若还想生存发展,也只能放手一搏,即使是带血的现金流他们也得面对。
 
  反思一个必然夕阳西下的国产菜油行业,除了反思我们农业落后的耕种技术,更应该反思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市场体系和国家农业政策。放眼未来,大豆、菜籽已被攻陷,下一个沦陷的作物也为时不远。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