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到底怎么“调和”的?

2009-03-09
摘要:

【龙虎网3月10日报道】由国家粮食局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制订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有望于今年内出台。昨天记者从市粮食局获悉,标准出台后,一直让人... [详细]

【龙虎网3月10日报道】由国家粮食局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制订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有望于今年内出台。昨天记者从市粮食局获悉,标准出台后,一直让人“迷糊”的调和油配料比例,将在产品标签中明示。


  调和油,顾名思义,就是由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和而成。在龙蟠路金润发超市记者看到,各类调和油占据了货架明显的位置。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天然谷物调和油、橄榄葵花籽调和油……这些调和油少则由两种油料组成,最多则达8种。例如某品牌的一款花生浓香调和油,配料成份是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多达8种。而另一品牌的一款葵花籽调和油,配料成份是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芥花油3种。尽管成份标得清清楚楚,但是都没有注明油料的比例。


  正在选购食用油的汪海霞女士表示,因为花生调和油的价格比纯花生油一桶要便宜30—40元,家里经常购买,但调和油里到底有多少花生油,“我还真从来没认真思考过”。


  据悉,目前我国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制订了明确的国家标准,但食用调和油却只有行业标准。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李全根和江苏海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角强,分别作为专家代表和企业代表,参与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制订。他们告诉记者,调和油从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是因为国内粮油市场和国际市场对接后,进口植物食用油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例如,无色、无味的棕榈油,全国一年进口量高达1000多万吨,价格比大豆油、菜籽油低了不少。由于没有国家标准,一些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打起了“擦边球”,在调和油中偷偷添加棕榈油,误导消费者。此外,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志混乱等问题。为此,从2005年起,国家粮食局和国家标准委就开始制订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目前该标准已经步入最后修订完善阶段,有望于年内出台。


  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必须在外包装上公布配方比例,还要标注产品的质量等级,否则按不合格处理。同时,还要标注原料成品油的加工方式,如“压榨”或“浸出”,标注所添加的香精和香料。为了确保国家标准能得到有力执行,国家还将加强相应的检测检查手段。


  李全根提醒广大消费者,从营养角度讲,不宜长期食用同一种植物油,市民最好经常变换花样,购买不同种类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