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食用油消费有讲究

2010-01-21
摘要:

住在深圳福田区梅林四村的张先生近日发现,刚从东北来深圳过年的母亲居然用矿泉水瓶里装的油炒菜,而且油的颜色好像比较深,原来母亲在市场买了散装油回来。母亲振振有词地解释:散装油便宜,吃起来还比商场卖的... [详细]

住在深圳福田区梅林四村的张先生近日发现,刚从东北来深圳过年的母亲居然用矿泉水瓶里装的油炒菜,而且油的颜色好像比较深,原来母亲在市场买了散装油回来。母亲振振有词地解释:散装油便宜,吃起来还比商场卖的瓶装油香。可同事们却提醒张先生,散装油质量不稳定,提炼不彻底,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春节将至,食用油也迎来年底的销售旺季。那么吃什么油才算健康?健康油和不健康油有什么区别?如何鉴别“好油”和“坏油”?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吃油其实大有学问。


  小包装油 以品牌、品质取胜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超市、商场发现,目前各大、中、小型卖场销售的小包装油(又称瓶装油)琳琅满目,这些油普遍用大小不等的透明塑料瓶密闭包装,而且包装标签上一般都标注了净含量、配料、食品产地、产品标准号和存储提醒等,瓶身或瓶底标有生产日期或食用有效期喷码。


  记者看到一瓶5升装的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的包装印刷中,还用表格标明了“营养成本表”,注明了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和比例。


  一位超市主管告诉记者,市面上销售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很多,包括金龙鱼、鲁花、福临门、鲤鱼、口福、胡姬花、香宴、香满园、金元宝、刀唛、鹰唛、骆驼唛、多力等,种类有花生油、大豆油、葵花油、调和油、菜籽油、色拉油、玉米油、亚麻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可谓“品多类全”.


  深圳一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油、葵花油、山茶油、橄榄油、调和油等还能提升人体健康。例如,玉米油提炼于玉米胚芽,其亚油酸可以保护心血管;葵花油含有丰富的维他命E,可抗老化;橄榄油不仅含丰富油酸,且富含维生素K、E、D和角鲨烯等微量元素,不仅能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还能预防胆囊炎、糖尿病;调和油,则是把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就是由8种食用油科学调配而成),不仅价格更划算,营养搭配也更合理丰富(如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膳食脂肪酸1:1:1的平衡)。


  散装油 无生产日期、易污染


  在深圳市各区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了一些散装油。老板告诉记者,购买散装油的多以餐厅、食堂等大型用油户为主,个人比较少。记者看到,这些铁桶泵压出的油比超市或商场销售的小包装油色泽稍深。


  “我的父母辈认为,散装油便宜、新鲜、口感更香。我说服不了他们,但总觉得既然大型市场都卖小包装油,总会有原因吧。”今年48岁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针对刘女士的疑惑,记者特地走访了深圳一家大型正规粮油生产厂家和业内专家。据其介绍,有些消费者喜欢买散装食用油,认为散装油“新鲜”,这其实是个误区。


  据《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国家标准的相关起草人介绍,所有市场销售的食用油脂产品都应该有“身份证明”,即相关的标签标识,而散装油一般没有这种标识。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也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而散装油产品由于没有这些标注,就等于没有了“身份证”,既无法甄别产品的属性,也无从知晓生产厂家,更让人担忧的是不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此外,散装油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分装过程极易产生污染。散装油在销售时需要临时分装,若是分装环境、装盛器皿的卫生条件不过关,就会引起交叉污染;另外,分装的过程又让油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就加速产品变质等。


  再次,在经营过程中,也不排除有些不法商家会将品质不一的散装油混在一起,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更得不到保证。


  最后,散装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且在分销时的油桶如果不断有新油加进去,容器底部始终会有一部分是陈油,这部分陈油会使整桶油加速变质,产生过氧化值。而过氧化值是油脂氧化变质生成醛类、酮类的产物,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假冒伪劣油 不利于身体健康


  有食用油业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一些综合市场、小型店铺销售的油中可能还有假冒伪劣食用油。


  记者发现,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在2009年3季度“流通领域预包装食用油质量监测情况通告”中介绍,如果不法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劣质油,可能会导致产品酸价超标。如食用油脂严重变质,所产生的醛、酮、游离脂肪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有可能使消化道受到刺激,产生不适甚至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可导致中枢神经受损。


  3个多月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曾“连根拔掉”了一家大型生产制作假冒某知名品牌食用油的地下窝点。这些由地下黑窝点生产出来的低价劣质、假冒食用油不仅有桶装,还有瓶装,多达4450斤。看来,有些造假油已经形成了地下产业链。


  此外,有的伪劣油(如花生油或大豆油)里甚至还会掺杂价格更便宜的棕榈油,在我国,棕榈油价格是植物食用油中售价最低的,而不能满足食用油卫生标准的工业用棕榈油则根本不能食用。


  现榨油 吃着香但超标问题突出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中还有现压榨油。在广东湛江,有报道称目前的自榨食用油约占食用油市场的多半,但油中的水分、杂质、脂肪酸裂解产物及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超标也较严重;其“特点”还包括不耐储藏、易变质、无QS标志等。


  一些走街串巷的小贩销售的食用油(如小磨麻油),“身份”也比较可疑。来自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资料显示,有些小贩为了降低成本,用价格偏低的色拉油、棉籽油和香油精勾兑出假冒小磨香油。这种勾兑香油用的粗制棉籽油多是未经精炼的,棉籽中含有大量棉酚、棉绿素等有毒物质,食用粗制棉籽油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造成人体的胃和肾脏损害。


  专家支招


  巧辨真假小包装食用油


  如何分辨真假食用油?据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介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包装。假冒产品为节约包装成本,包装瓶质量较差,标签印制粗略。除此之外,如有疑问,可与生产企业联系,生产企业能够通过对产品的特征指标精细甄别。当然,最好是到正规的商场购买,这样会更有保障。

  
  辨别散装食用油小窍门


  一,先观察油的透明度。质量好的食用油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


  二,观察油的色泽。一般高品质油色浅,低品质色深(香油除外)。具体为:质量好的花生油呈淡黄色,豆油为深黄色,菜籽油为黄中稍绿或金黄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三,闻油的香味。用手指沾少许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质量好的油除有各自植物本身应有的气味外,一般没有其他异味。


  四,品尝。用筷子沾上一点油尝其味,正常的油无异味,反之则说明油已变质: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掺假油,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


  五,加热鉴别。水分大的食用植物油加热时会出现大量泡沫,且发出吱吱声。油烟有呛人的苦辣味,说明油已酸败。


  六,遇冷鉴别。把油放在冰箱里,菜籽油放入冰箱不“冻”,在一定温度下,菜籽油遇冷不凝固,只是变浓些,而棉籽油则会凝固。


  七,尽量到信誉好的大型超市或商场购买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并注意检查标签上是否有标注“QS”标志。


  八,没有专业鉴别技术的消费者,建议最好不要或少购买散装油。


  九,尽量选择政府部门公布的合格商品。


  背景新闻


  正规油经过严格“脱”处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营养结构大为改善人们开始追求低热量、低脂肪、全面营养和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


  有专家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健康卫生消费。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销售的50%~60%.而我国内地市场年销售还远远没到这个比例。


  深圳某正规食用油生产厂家相关负责人介绍,正规厂家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在选料时就有严格控制,如大豆,不仅从采购时就严格要求相应的检测指标,必要时自己还会再行抽检。此外,原料的存储也有相应要求。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一般都采用密闭式生产(即整个生产流程是密闭的),从压榨到提炼再到装瓶,直到盖上瓶盖,整个过程都是在管路中密闭处理,没有经过任何人手。


  记者在一家位于南山区的食用油生产厂房看到,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清洁间经过清洁处理,而且必须身穿连体工作服、带上发罩和穿上鞋套方可进入操作车间。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在提炼过程中,食用油一般还要再经过脱酸、脱胶、脱色、脱臭或脱蜡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成品,这也是为什么小包装油会比散装油或现榨油颜色浅的原因:食用油从毛油到精炼油是通过去除游离脂肪酸、臭味物质、溶剂和农药残留等,也就是食用油精炼就是“脱”的过程,而“脱”掉的这些东西,都是人体所不需要的。


  此外,包装食用油都有相应的保质期,例如食用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最后,食用油在储存中要注意防氧化,要注意避光、隔绝空气、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因此,建议选购食用油不要一次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