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商报
海口市民王女士买了一瓶深海鱼油调和油回家不到一个星期就后悔了,“这油太能蒙人了”.王女士指的是某知名食用油品牌生产的调和油(以下简称深海鱼油),因为儿子今年将参加高考,“广告说吃这种油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与人的心理承压能力,孩子要高考,压力有点大,所以我买了一瓶深海鱼油。”
记者了解到,该深海鱼油标榜鱼油中含有DHA、EPA等中国人体内严重缺少的成分,DHA就是俗称的“脑黄金”,体内DHA含量相对高的人的心理承受力也较强、智力发育指数也高。EPA则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听上去挺美,王女士于是买了一瓶,只不过吃了几天之后,她发现深海鱼油的口感和普通的大豆油、菜籽油没太大区别。
她再仔细看油瓶上的产品说明,才发现该产品除了含有鱼油之外,还有菜籽油、大豆油等9种油类,而深海鱼油的含量是“1.4%-1.8%”.“也就是说5升装的油里面鱼油还不到100毫升,我买的900ml装的深海鱼油里面,含有的真正的深海鱼油也就10ml多一点,就算它对增强人的免疫力和心理承压能力再强,就这么一点恐怕也发挥不了作用吧。”王女士说自己有点上当的感觉。
何为调和油成分含量 售货员一头雾水
王女士遭遇的深海鱼油至少把鱼油的添加量标明出来。事实上,记者走访海口多家超市发现,除了深海鱼油,没有任何一种调和油标识出成分含量。
记者询问超市售货员一些调和油的成分比例时,他们也都一头雾水,只知道产品配料栏里成分的先后顺序基本是按照含量从多到少排列的。在深海鱼油中,鱼油就排在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之后。而这样以小含量成分冠名几乎是调和油行业的“潜规则”.比如,某品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的卖点是“橄榄油”,但配方中排在前列的却是菜籽油;另一牌子花生调和油主打“花生油”,但主要成分是大豆油、芝麻油。
据媒体报道,在调和油刚出现时其实是标明成分含量的,金龙鱼第一代调和油就标明各成分所占比例:大豆油97%、菜籽油2%、芝麻油0.5%、花生油0.5%.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便宜茶籽调和油实际上都是棕榈油或者大豆油,有些象征性地掺入1%-2%的茶籽油。橄榄调和油里面一般只含有3%-5%的橄榄油。而前段时间出现的鲁花坚果调和油被指成分标注违规的事件中,就有媒体测算,作为该产品最大卖点的核桃油成分甚至不足1%.
行业标准缺乏 调和油市场被指暴利
虽然含量极低,但并不妨碍厂商堂而皇之地给这些“大豆油”贴上“橄榄油”或“茶籽油”的标签,这些调和油的包装上,“橄榄”二字往往很大,引人注目,“调和油”三字则小得多,稍不仔细就会让人忽略。
以某品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为例,5L装规格售价148元,所含最多成分是菜籽油和大豆油,而同品牌的菜籽油5L仅65元,大豆油更低。市面上常见的纯橄榄油1L就要116.8元,如果之前所说的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所占比例真的只有5%的话,5L中仅有250ml,也只需30元,即便橄榄油占10%,依然获利丰厚。
有网友微博爆料,一个大桶装调和油,除了大豆油,其他各种油的含量加起来还不足6%.很多消费者据此猜测,调和油行业也一定是暴利行业。
然而目前我国食用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备受关注的国家标准早在2006年就已公布征求意见稿。一些粮油集团提出以占比三分之一或者50%的油料来给调和油命名,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等意见,但至今无下文。这也就是网友所说的“厂家在一桶大豆油里加一滴橄榄油就敢称是橄榄调和油”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