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食用调和油都“调”了些啥?

2012-05-07
摘要:

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随着地沟油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对食用油选择也更注重其生产原料、营养指标甚至技术工艺。市面上各种植物油让大家眼花缭乱,不同营养价值、化学成分和功能特性的相关... [详细]

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 随着地沟油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对食用油选择也更注重其生产原料、营养指标甚至技术工艺。市面上各种植物油让大家眼花缭乱,不同营养价值、化学成分和功能特性的相关宣传把消费者搞得云里雾里,甚至让人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


  哪些食用油较受市民青睐?市民对食用油使用有何误区?食用油该如何挑选和使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油品种太多,买油感觉挺费劲


  在各大超市和粮油商店,记者看到,除了花生油、大豆油、菜子油这些传统食用油之外,玉米油、橄榄油、山茶籽油、亚麻籽油等新型食用油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这些新型食用油中,大部分是标榜营养均衡的调和油,产品中添加了橄榄油、山茶油等高端油,产品名称就会变成橄榄调和油、山茶调和油。


  “现在买油感觉挺费劲的,以前拿着油瓶到粮店里只能打一种油,现在油品种太多了。”正在选购食用油的张婆婆感慨道,“不过听说转基因油不好,所以我都要问清是非转基因的才买。”“广告老宣传油要混着吃营养才均衡,我都直接买调和油,价格实惠也省事。”市民张先生说。“都说橄榄油好,可这么一小瓶要七八十块,太贵了。”陈小姐抱怨说。


  食用油专区的销售人员表示调和油卖得最好,转基因油鲜有人买,而橄榄油、亚麻籽油等高端食用油由于价格过高,虽然销量呈上涨趋势,但仍不算好。“橄榄油贵啊,一般过节别人买了送送礼,老百姓自己还是会选实惠的油。”某品牌橄榄油促销员告诉记者,即便知道橄榄油的营养价值,消费者还是看的多买的少,即使有促销活动,一天也只能卖个10来瓶。


  调和比例不清,消费者油换着吃


  “我吃完一桶菜子油,就换花生油,然后再换玉米油。”在医院工作的杨女士说,油换着吃,营养才不会单一。“那为什么不直接买调和油?”“各种油乱七八糟混在一起,也没有写具体的比例,谁知道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呢?还是买单一品种的油自己换了吃放心。”


  记者查看各品牌调和油的包装,配料表中标出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多个单种油品种,最多的甚至有12种。像某深海鱼油调和油,产品说明上的配料依次为菜子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深海鱼油、稻米油、芝麻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10种油,同时有小字标出:“本产品添加了含有深海鱼油的新资源食品(鱼油),添加量1.4%-1.8%.”


  依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排在第六位的深海鱼油含量尚不足2%,由此可推排在它前面的其他5种油总添加量,和其他普通调和油一样,应接近甚至可能超过90%,而这款油的价格却比与同品牌普通调和油高出20多元。


  “我觉得商家就是打的概念牌,产品中添加了橄榄油,就会变成橄榄调和油,配料差不多,价格却高出了不少。”身为律师的许先生质疑道,“5L的普通调和油是67元,5L橄榄调和油是128元,可1L纯橄榄油基本都要上百元,这油里到底含多少橄榄油,又是什么品质的橄榄油,不得而知。”


  调和油难检测,国家尚未有标准


  “现在市场上都是什么油便宜掺什么,什么油贵标什么。调和油大多是以转基因大豆油或棕榈油为主,成本低,价格自然便宜了。”一家粮油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大部分消费者买油都不会注意到相关配料,容易被其名称吸引,其实只要比对一些纯食用油和调和油的价格,该调和油的所谓主要成分含量究竟有多少也就有数了。


  “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都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大,对调和油的检测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就像如果饭店在调和油中掺了地沟油,若其坚持自己使用的是调和油,通过现在的标准是无法测定油脂中是否含有地沟油的。”


  据悉,国内消费市场中食用调和油的随意勾兑、名称繁杂以及标识混乱的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注意,《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也从2005年开始制订,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但千呼万唤,至今也未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