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于旭波:中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安全阀

2009-10-15
摘要: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 人物周刊: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现在面临哪些问题,中粮集团被称为“安全阀”,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于旭波:我们说得比较多的“粮食安全”,一般都是从国家概念来讲的... [详细]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

 

  人物周刊: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现在面临哪些问题,中粮集团被称为“安全阀”,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于旭波:我们说得比较多的“粮食安全”,一般都是从国家概念来讲的,是一个储粮安全。大家会关心“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多”、“国内粮食价格稳定不稳定”这些问题。2008年上半年,国内的食用油价格上涨,2003年小麦产量进入到历史低谷,这都是讲总量的概念。中粮集团多年以来一直是个粮食进出口企业,是服务于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的。粮食多的时候中粮集团就出口,粮食少的时候中粮集团就责无旁贷地进口。


  国家缺粮的时候中粮能买得进来,富余的时候能够卖得出去。以前“缺大米进口大米”、“缺小麦进口小麦”,现在缺的是豆油,中粮集团从90年代初在米面油方面不断投资,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粮油公司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另一方面必须把米面油的下游发展起来,中粮原有的贸易模式才会得到利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人物周刊:今年我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


  于旭波:目前,从国内粮食价格来看,还是比较平稳。近期,政府采取了一些果断的政策,包括提高大豆、水稻以及玉米的价格。同时政府积累的储备,对保持价格的稳定、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口粮的方面来看,非常有保障的。我国的粮食储备与国际粮农组织的标准比较,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今年外部进口从总量上来看,我国缺的还是油料和油脂。这两年我国油脂进口从200万吨到2000万吨,再到将近4000万吨,大幅度地往上提升,但我国人均的油脂消耗量和国际相比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中西部很多地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所以,这个消耗量未来还是会呈现刚性增长。


  所以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中粮致力于打造最专业、最强的农产品加工商、食品的生产商。我们自己的通常说法是食品原料、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农产品加工提供的是食品原料,但再往下走,消费价格的上涨要靠食品的供应来保证,中粮集团必须做到一个食品的供应商,才能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


  人物周刊: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如何解决?如何看待日本等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圈地产粮的问题的?


  于旭波:我觉得要放在一个全球化的大框架之下去看这个事情。南美今天四分之三的粮食出口都是美国公司在开发,这就是全球化的体现。我们接触到的南美、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官员都非常欢迎。有生产,当地的农民才有收入,带动国家致富,是个好事;开发应该是一个有规划的可持续的开发。我觉得大家可接受的一个可持续的模式那就是对的


  人物周刊:我国集约化生产的程度还是较低,像番茄、小麦、面粉以及很多还没有实现集约化的业务该怎么办?


  于旭波:行业中的一些案例证明,在自然建制上,村落的、比较松散的、粗放的养殖或种植做法,未来在食品安全上会面临重大的挑战。


  中粮在发展过程中,首先以消费者最终的食品安全作为标准,然后才去探索和上游、中游企业的合作方式。不管是大米、番茄、小麦,还是葡萄,我们都是和当地政府紧密合作,探索和当地农民长远的合作。


  在这种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农民受益。过去宁夏是不生产番茄的,没有这个品种。但我们从气候、土壤各个方面资源来看,宁夏是个生产番茄非常好的地方。所以我们将闲置的土地租赁下来,与农民合作。其中有两个村的土地没有参加流转,他们的书记就被选下去了,农民说:这么好的事情,你为什么没参加进来,我们在家土地也闲着,要给中粮的话,我们出去打工,土地还有收益。而且我们还可以参与到这个生产过程中去,不出去打工的还可以留在当地做工,还可以赚钱。


  我们希望中粮的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能提升整个农业生产力水平。过去一亩番茄地,正常也就出产三、四吨,现在我们的番茄地产量,能达到亩产六、七吨,最高的达到十二吨,比原来的水平增长了几倍。过去农民种这块地可能也就两三千块钱,现在平均就有六七千块钱,亩产十二吨的就有一万二。


  番茄的质量也不一样,中粮引入客户需要的番茄品种,这种番茄内容物非常实,你端起来之后沉甸甸的,适合做番茄酱。中粮集团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实际上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总量。有的地方可能从无到有,有的地方可能由低水平到高水平,通过把现代化的农业和现有的农村很好地结合起来,拉动了市场,从而把各个方面有效地组织起来,让农民知道该生产什么,知道生产的东西不愁卖。


  人物周刊:对于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粮全产业链模式会起到什么帮助?


  于旭波: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一个研讨会,有些教授很不客气,就问到中国的食品安全,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能不能信得过。我当时跟他们讲,这三聚氰胺事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中国是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能都会碰到。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好事,引起了食品业界从消费者到企业到国家全方位的高度重视,而且今年《食品安全法》也已经颁布实施,监管更加严格。《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下游的食品厂商纷纷找到我们,了解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以及若要成为全产业链的食品供应商需要他们达到怎样的要求。


  我们现在中粮屯河的总经理,去年当选了世界番茄大会的副主席,这是对中国番茄整个产业的肯定。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农残问题我们可以保证一定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中粮现在提出做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消费品,做一个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带个头,在国内的粮油业界成为一个从源头的种植、品种,从田间管理开始到机械化的采摘,控制农残、质量到加工、运输、物流到整个的行销的环节,提供安全、优质、可信赖的、营养健康的食品。


  我们要坚持自己去做。因为,只要多一些环节别人在做的话,有些时候这些环节就不能把控。所以说,中粮要卖个东西,首先要100%保证这个东西是安全健康的,从开始到最后每一个环节要能说得清楚。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整个系统的把控,对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有效把控,只有自己能够对每一个环节把控之后,才能让外部的合作伙伴加入。当然我们会提出要求:你的土壤怎么做,你的生产、包装、产品质量达到什么要求。


  最近我代表中粮集团作为联合利华在中国农产品方面单一的供应商参加了联合利华在上海召开的董事会。联合利华的总裁、联合利华负责全球供应链的总经理都反复跟我讲,说中粮做得非常好,并希望这个模式下,中粮的未来不单是在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做到有保证,而且还希望中粮未来在建设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对环境、能源节约等方面,都能够做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人物周刊:建国初期中粮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1959年至1961年间,中粮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于旭波:中粮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企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服务于国家建设。那时中粮更多是在出口方面,承担了很多政策性职能。把全国从事粮油土畜交易的产业等组织


  起来,加强我们农产品的出口,为国家获取更多的外汇,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粮通过秘密渠道从加拿大进口了第一船小麦。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时,中粮负责粮食安全供应,就是从国际市场上紧急采购,保证国内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当时的生意方式比较简单,但作用非常重要,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食品的总量安全供应。中粮在任何时候,是政府可以靠得住的、信得过的、粮食宏观调控的服务者。


  今天中粮是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从市场角度给人们提供更多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中粮最大的使命我觉得是满足消费者对食品数量的、对质量的基本要求。中粮要满足食品供应,保证食品安全,这是中粮最大的任务,也是国家对中粮最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