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的'ABCD'梦

2010-01-06
摘要:

经过2008年的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之后,2009年的中国粮油市场,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争斗中,战场也从大豆、食用油蔓延到原粮、成品粮甚至种子市场,期间既有企业巨头间的相互竞争,也夹杂产业安全危机... [详细]

经过2008年的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之后,2009年的中国粮油市场,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争斗中,战场也从大豆、食用油蔓延到原粮、成品粮甚至种子市场,期间既有企业巨头间的相互竞争,也夹杂产业安全危机中的内外资之争,对比ABCD(美国嘉吉、ADM、邦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粮商,两大央企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ABCD之梦。


  ABCD与益海嘉里:政策调整下的无奈


  ABCD这4个字母代表着4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据悉,目前四大粮商的贸易量占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


  对于中国市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并相当重视农产品期货买卖。嘉吉公司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而ADM与邦吉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晚。


  如今,四大粮商在中国的业务迅速发展。目前路易达孚主要从事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及大豆压榨业务。嘉吉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果糖厂等各类加工厂,并正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邦吉则是中国主要的大豆和豆油供应商之一,主要经营大宗农产品贸易加工等业务,范围涵盖油脂、油料、植物油以及粮食产品。而ADM虽然直接设厂不多,但在中国的优势粮油企业中,都有其股份,如益海嘉里集团。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收益者之一,益海嘉里集团正是凭借它在中国的扩张而迅速获得与国际传统四大粮商平起平坐的地位的。20世纪80年代末,益海嘉里开始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开拓,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业务的生产加工企业,其旗下的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占据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随着外资在粮油加工贸易市场份额的扩大,来自政府高层的产业安全担忧也逐渐加剧。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就表示,近年来,外资逐步向我种植、粮食加工和仓储等领域渗透扩张,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潜在风险,需要妥善处理。


  迫于政策压力,2009年外资企业在粮油加工上的发展步伐明显放缓。以益海嘉里集团为例,在食用油领域的强势出击姿态开始收敛,转攻大米、面粉领域。此外,还计划利用香港上市转换其外资身份,并将其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上海。


  中储粮:政策双刃剑,转型中的阵痛


  虽然有政策支撑,但作为中国粮油行业的老大哥,中储粮目前的日子并非那么舒服,除了来自市场对其政策性粮食收储的争议外,如何实现大粮商战略、实现经营与政策的有效平衡点正成为其头等大事。


  作为一家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的公司,公司的经营活动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近几年的公司发展来看,由于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的不断加大,通过拿执行过程中的各项财政补贴,公司业绩增速斐然。200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38亿元,同比增长了111%;实现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42%;总资产2684亿元,同比增长了54%.


  但是,这些业绩是无法与国家粮食安全在同一个层面相比较的。


  2007年上任的包克辛认为,中储粮服务宏观调控的效果和效率,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包克辛说,中央储备粮如果局限于储备环节,维持买原粮、卖原粮的现状,其结果要么就是被其他市场主体利用或钳制,要么就是被边缘化,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从2009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允许中粮、华粮及地方上规模的粮食企业参与国家补贴收粮,以往中储粮一家托市的局面正在消失。包克辛将今后中储粮的发展定位于大粮商,不仅做大国家大粮仓(生命线),还要做强市场大粮商(发展线),逐步将总公司打造成集仓储、贸易、物流、加工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而这一目标的提出,也恰逢中粮酝酿全产业链概念。


  不过,作为一家执行政策性购销任务的央企,中储粮转型显然不会那么顺利。根据统计,仅2008年,中储粮累计收购稻谷1366万吨,玉米1318万吨,大豆61万吨,小麦4174万吨,油菜籽67万吨,政策性粮食销售4159万吨,如果再加上食用油加工销售、跨省移库粮等,显然这么庞大的政策任务的执行仍是主要工作。此外,从益海、中粮为首的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市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粮油加工贸易等环节经验的欠缺也是其不利因素。


  尽管如此,随着大粮商概念的提出,2009年中储粮粮油加工业务也有所斩获,兴建了一批大米、面粉和油料压榨项目,同时利用旗下的中华粮网成功举办了2009玉米产业经济高峰论坛,并广泛寻求国际粮源和需求方,以积极的姿态走向市场。用业内人士的评价来看,中储粮作为一家政策支持企业,无论原粮布点,还是仓储、流通,以及企业业绩,都具有强大的优势,欠缺的只是时间。


  中粮:从资本到产业链,剑走偏锋


  翻开中粮发展历程,周明臣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名字。在其卸任的2004年,中粮已从单一的老外贸企业转变为贸易加工一体化的企业(在国资委2004年12月初公布的第一批央企主业里面,中粮确定了四大核心主业,分别为食品加工、粮油贸易、粮油期货与金融服务、酒店房地产业),并通过香港借壳上市及股权多元化,在完成中粮生存的同时,成功实现了中粮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而其后中粮的发展也证明,这种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是中粮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周明臣之后,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掌管中粮,并延续其在华润时期惯用的扩张手法,先后将中粮屯河 600737 原新疆屯河,中粮地产 000031 原名深宝恒,华润生化现航空动力 600893 ,丰原生化收归旗下,随后又完成中粮国际分拆。


  截至目前,中粮旗下已形成中国食品(0506.HK)、中粮控股(0606.HK)、蒙牛乳业(2319.HK)、中粮包装(0906.HK)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600737.SH)、中粮地产(000031.SZ)和丰原生化(000930.SZ)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在中粮庞大的资产体系中,只剩下土畜产品业务等少部分资产尚未打包上市,但近期也传出消息称,中粮已经着手对土畜产品业务资产进行评估。中国资本市场上的 中粮系正式露头。


  随着其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雄厚的资本实力使得2009年成为属于中粮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粮集团先后入驻五谷道场、蒙牛、万威客,收购融氏淀粉糖、珠海德信行香料,签订中粮(新乡)现代粮食产业化基地项目,重磅出击大米小包装、设立直营店,上线我买网、推出开心网 悦活种植大赛,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新浪2009.网络盛典》特约冠名商,同时在资本市场,中粮包装正式香港挂牌,最重要的是,这一年中粮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生产及进出口贸易商,携旗下众多知名品牌,如福临门油、福临门米、长城葡萄酒、孔乙己、黄中皇绍兴酒、悦活果蔬汁、金帝巧克力、中粮神象面粉、中粮原味面条系列、中茶茶叶、新阳光番茄酱、中粮可乐、中英人寿、凯莱国际酒店、中粮地产等,正式向业界抛出全产业链概念,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让中粮出品的标签彻底铺满普通人的餐桌。


  全产业链抛出之后,虽然在每个板块上面,中粮几乎都将遇到一个泰山压顶式的对手,如做食用油不如益海嘉里,方便面、果汁不如统一,巧克力不如卡夫,肉食不如双汇等。但中粮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终端销售市场上的压力,如何平衡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激励、如何选择最有激励作用又符合国资委规定的激励工具、如何权衡总部与业务板块的业绩指标。


  中粮目前所拥有的是,已经翻越了国家粮食进出口权放开这第一阶段的阵痛期。但如果说当前中储粮的发展缺的是时间问题,而中粮面对的,毫无疑问,是人的问题。


  结束语


  2009年的中国粮油市场,政策的调整无疑对内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但我们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相关制度规范上。我们的粮食市场开始市场化改革往远了说是从1979年开始的,其实真正推进放开粮食市场价格是从2004年,直到现在我们的粮食企业依然是以国企为主,他们的运营目标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稳定这个层面,抱着国家财政补贴吃饭,缺乏创新和市场开拓精神。另外,当前我们的粮食基本政策是省长负责制,每省都有自己扶持的重点粮油企业,说是割地为政也不为过,没有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后还有一点,由于政策制定上的一些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粮食系统分成了储存、贸易、加工、进出口这样的分工,这点从我们现在中储粮、中粮、中谷、华粮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上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导致有原粮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找不到粮源,对企业的发展束缚很大。


  或许,中国的粮油企业要想出ADM、邦基这样的跨国粮商,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去争取时间,不断创新进取,外部环境的改善也同样重要。


  而对于外资,在我们立足国内的同时,如果能利用好外部市场,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指标会起到积极的巩固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在粮食增产和油脂油粕供给矛盾尚未能有效化解的背景下,更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引导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