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块钱能干什么?就现在来说,不过是买件衣服、吃一顿大餐的花费而已。但要放在30年前,那可是普通人家几年时间的收入。1981年,邹平县西王村的一个年轻人用借来的600元钱,在路边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农机维修部,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29年时间匆匆而过,如今,小小的维修部早已不见踪影,换来的是不再年轻的他,和一家总资产45个亿、拥有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他,就是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峰。
两年时间两次上市,悄然间,三星集团玉米油项目在国内油脂市场掀起了一场食用油革命的大潮,玉米油这一食用油市场曾经的弃儿也开始成为了新的宠儿,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王明峰在幕后的运筹帷幄。
宋锦然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上市的?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7年年初吧。
宋锦然 记者:当时为什么想到要上市?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盈利方面、从品牌方面、从资金方面也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第一次在法国挂牌上市,这一次融资呢是两个来亿。
宋锦然 记者:您看成功融资了两个多亿,成绩应该说是不错的,但是后来为什么想到要转到香港上市?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呢,我们又考虑上市增发,当时考虑着啥呢,在法国增发,它的市场不如香港的市场,所以我们呢又转板香港。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板,却让三星再次成功融资6.3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王明峰以其独到的资本运作手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王明峰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这,我们还得从三十九年前说起。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从1971年就开始在生产队干活。
宋锦然 记者:当时您多大?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那时候我14岁。
宋锦然 记者:14岁正好是读书的好时候,但是您为什么不去读书?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家庭的这个成分呢,是高成分,考初中什么的是不行的,我就不念书了就进入社会,跟着生产队,那时候还是挣工分,一天挣七八分吧。
宋锦然 记者:就一直像大人一样在挣工分吗?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生产队队长的照顾,待到1972年我就学习内燃机,两三年的时间我就掌握了内燃机的技术。
就这样,王明峰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不但掌握了大量的农机维修知识,而且通过学习,他的思路和眼界也变得更为开阔了。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到西王村,王明峰就开始琢磨着去做点小生意。
宋锦然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有想要做生意的打算?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开始创业就是为了一个穷字嘛,粮食这一块是不够吃的,每年呢就是差三个来月的粮食,所以说呢就是得借,整个家庭负债很大。
宋锦然 记者:那时候您家庭的负债有多少?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那个时候呢,我这整个家庭呢就负债三千多,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这一方面呢,我就下定了一个决心。
宋锦然 记者:您当时下决心做什么?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农机)维修,因为我有这一方面的这个技术。
宋锦然 记者:前面您也提到过了,您的家庭是有负债的,而且是负债累累那您创业的这个钱从哪来?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那个时候你是借钱的话是非常难的,你借六百块,别说借六百块,借一百块也非常难,我通过我们村我们队上的队长,找了银行,我是贷款,贷款了六百块钱。
就是依靠借来的这六百块钱,王明峰买来了电焊机等设备,并在村口路边的一个简陋草棚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宋锦然 记者:当时收入怎么样?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那个时候收入是很好的。
宋锦然 记者:好到什么程度?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天三四十块钱吧,净利润,那时候县委书记一个月就三十六块钱。
依靠自己的勤劳肯干,王明峰借的那600元钱和家里的3000多元负债很快就都还上了,而且手里还慢慢有了结余。在那个时候,说句夸张点的话,王明峰的感觉真是给个县长都不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王明峰却深知这一道理。而随着两个弟弟的相继加入,王明峰对自己的生意有了更多的底气,也对未来有了更大的追求。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就说在这个时候,我们接的活就大了,就是几千的活,几千块钱的工程,几千块钱的工程在那个时候就算是大工程了,就是说焊大油罐,焊铁门什么的。
宋锦然 记者:生意做得挺红火,但是(后来)您为什么要把重点转到了榨油机配件方面,您是怎么想的?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那时候我们考察到整个邹平县榨油机就是两百多台,一百多家油厂,我们考虑看了一下呢,就是邹平没有经营榨油机的。
宋锦然 记者:其实空白就是市场,那当时榨油机配件的整个市场情况怎么样?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个时候呢,我们投资呢上的车床,一个是榨油机配件,也能生产的,能生产的我们就生产一部分能上的,技术含量高的,我们就从外地进一部分,同时呢我们还生产汽车配件,那时候我们的资产呢也达到了几万元。
凭借着榨油机配件和汽车配件,王明峰收获了创业以来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攥着不菲的资金,兄弟三人又开始了对新项目的探索。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放开,各地纷纷上马玉米淀粉加工项目。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王明峰兄弟三人很快觉察到了玉米加工设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就决定立即上马玉米淀粉加工设备项目,而这在不知不觉中竟成为了他们三人新的发展起点。
1998年的一天,王明峰像往常一样在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安装调试机器,突然,地上的一堆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宋锦然 记者:当时是什么东西一下子把您的目光抓住了?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看出这个玉米胚芽呢,在地上扔的到处都是。
宋锦然 记者:那个时候您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吗?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我们问这是什么,他说是玉米胚芽,油渍很多,我们就问,他说它的含油量是很高的,我说你们怎么处理啊,他们没法处理,他们都当饲料。
既然玉米胚芽能出油,那能不能上马一个玉米油生产线呢?回到厂里后,王明峰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个弟弟,他们也是非常支持。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找了几家大专院校在这方面又咨询,它的油能不能用。
宋锦然 记者:那个年代有生产这个油的吗?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那个时侯没有,那个时侯全国没有搞这个油的。
宋锦然 记者:您去咨询这个事的时候那些专家什么态度?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感到很惊讶,他说你们搞这个是非常好的,现在中国呢,可是没有一家,你搞得话就是第一家。
宋锦然 记者: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您要上马的时候,有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呢?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有的,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好多人提出这个意见,说这个油能吃吗,他不认为能吃,再加上我的父母也不让上。他们的意见,不能吃的东西,又不能吃你搞这东西干吗,你投了钱不浪费。
宋锦然 记者: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不理解的?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对,大部分人不理解的。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但王明峰还是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王明峰投资一百多万的第一条玉米油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了。然而,直到自己的玉米油上市后,他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困境。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人们对玉米油认知)非常低,可以说没有一点认识到这个玉米油能吃,他吃着又不香。那时候小包装这一块,一年卖不上几吨,最多也就是十吨八吨,非常低,认可程度非常低。
宋锦然 记者:您后来是怎么改变人们对玉米油的认可的?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在这一方面也考虑了很多,光我们说它的好处不行,老百姓他不相信,再一个呢在广告方面我们也投资。2006年我们聘请倪萍给我们做形象代言,名人效应起到了。
宋锦然 记者:效果怎么样?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7月份倪萍就开始给我们做形象代言,下半年的这个市场销量呢就逐步大了。
到今天,王明峰的玉米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0吨,销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玉米油第一品牌。长寿花,这是王明峰为自己的玉米油注册的商标,长寿,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做一个长久的企业,而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梦想的事情,王明峰兄弟三人也不例外。但作为兄弟三人共同掌控的一个企业,以及我们听说的很多家族式企业的反面例子,却让我们对它心存疑惑。
宋锦然 记者:您看,您是董事长,二弟是总经理,三弟呢是副总经理,企业完全由你们三兄弟掌控,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您觉得呢?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兄弟三个看起来,外人看起来是家族企业,但是我们不认为是家族式企业,我们一切就是按制度来,制度,我开会大会小会我都说,制度大于总裁,谁违背了制度,制度怎么办就怎么办。
宋锦然 记者:也就说在您的观念当中制度最大?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家里人也好,外边人也好,我是一律去对待,每个工作岗位它有每个工作岗位的制度,我就按制度来处理。什么岗位它都有它的岗位职责,我不去考虑什么亲戚,要什么面子,我一概不要,我曾经说过,在上班期间我没有亲戚,我也没有兄弟姐妹,只要下了班你是我的大爷,我就叫你大爷,谁是我的兄弟,我就叫你兄弟。
宋锦然 记者:也包括对您董事长的约束?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谁违背了这个制度,你就自己去处理就行了,我在制度方面也违背过几次,我首先就自裁。
宋锦然 记者:怎么个自裁法?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根据制度,我罚多少钱,其他人职工罚多少钱,我的罚款额度呢还要比职工还要多一倍。
制度保证了三星的健康发展,也让三兄弟在工作中配合的更为默契,三星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宋锦然 记者:据我们了解,三星集团的名字也是来源于你们三兄弟?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咱这个三星集团,就是我们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随着我们三兄弟的乳名,也就是小名去起的,我们三兄弟的小名都带星,就说我吧,我的小名叫元星,我二弟呢,他的小名就是明星,我三弟他的小名呢叫卫星,说三星集团的来历是从这里来的。
宋锦然 记者:可是再亲的一家人也会有争吵的时候,勺子哪有不碰锅沿的,你们三兄弟就没有争吵的时候吗?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存在,都是在工作方面,为了工作方面争吵,争吵了以后就没有了,就是确定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去办这个事,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事,家庭方面不存在吵的问题,我们三兄弟一块创业也有三十年了,在这一方面我们非常团结。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三兄弟的团结一致,让行业内外都为之称奇,这也正是王明峰最为之骄傲的所在。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太骄傲的地方,就是兄弟们都挺尊敬我,他们都非常团结,在工作方面都是我两个兄弟他们跑在前头去做,我的工作可以说是很少,可以说是没有在这一方面我就说工作你们去干就行了,不要考虑我,小事你们都去顶着,大事我们一块商谈。
在王明峰看来,十几年前从机械行业转到油脂行业是他这一生为之骄傲的另外一点,正是因为那次转行,才有了以玉米油为主的发展战略,才有了三星今天的辉煌。
王明峰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转行吧,如果你这个人眼光只能围绕这你这个县的区域县的市场去看的话,你只能做县的区域,这么一个市场,如果你眼光看的长远,看到一个省,你看全国,看世界,那么你这个舞台你就大了。
机械起家,油脂发家,29年,王明峰演绎了从600元到45亿元、从小维修部到大企业的神奇跨越;一人带头,三人并进,三兄弟齐心协力,缔造了一个集机械、油脂、纺织等多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三星”兄弟铸就三星集团企业传奇,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