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ilcn油讯
在双节前的食用油营销攻势中,益海嘉里打出的连环牌包括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阳光葵花籽油、欧丽薇兰橄榄油,还有——谷维多稻米油。在一些城市的门店中,攻势不小。

从2006年起,益海嘉里开始在国内布局大米产业链,十年来已在国内主要水稻主产省份建立29个大米生产基地,其独创的“水稻循环经济””做到了将大米“吃干榨尽”,稻米油是这个循环链上的一环,目前益海嘉里可年产5万吨稻米油。
常说粮油不分家,米和油的协同发力,在稻米油品类中有着完美呈现。
稻米油和稻米油产业
稻米油,也被称为米糠油、米胚油,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叫玄米油。
稻谷加工成精白米时的副产品--米糠(由米皮和胚芽两部分组成)约占稻谷的7%左右,但却含有稻谷64%的营养,以米糠为原料提取精炼的稻米油,含有丰富的谷维素等营养成分,在崇尚水稻膳食的亚洲国家,比如日本、泰国,普遍把稻米油视作是功能油脂、健康油脂,属于高端油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米糠产量超过1000万吨,米糠的含油率为18%~20%,相当于我国的大豆含油量,是极其宝贵的油料资源。但各地的米厂规模较小,米糠榨油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米糠炼油的利用率仅为 5%~10%, 大部分被用作禽畜饲料,相比于日本的100%、印度30%的米糠利用率有很大差距。
2012年我国稻米油产量仅为40万吨。
“稻米油的提取技术在油品中是高难的。”有专家感叹说,由于稻米油业的技术壁垒阻碍,众多中小企业被阻挡在稻米油的生产领域之外。只有那些稻谷加工能力很强的企业,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造就循环经济和规模效益。
首先是米糠的保鲜和稳定。米糠原料超过6小时,酸值就迅速上升,有可能没出米厂,原料就变质了。
稻谷加工厂的分散导致米糠原料难以收集,而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原料易酸败。我国目前有7000多家水稻加工厂,小于100t加工能力的工厂占70%,具备400t以上加工能力的只占2%。
益海嘉里创建了分散保鲜,集中精炼的模式,克服了这一难关。即在大型稻谷加工基地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配置卫星工厂,米糠及时地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加工基地,集中制油和集中精炼。
另外,稻米油含蜡和高熔点脂高达5%,企业生产要达到国标一级(色泽、酸值、烟点等)的稻米油,炼耗往往很大,会使成本过高,没有利润而言,而如果生产的稻米油达不到国标一级,消费者又会觉得二级油、三级油不好,价格就卖不上去,所以很多油厂不愿意进行稻米油生产。
益海嘉里针对不同的稻米毛油品质以及市场需求,研究出灵活的精炼工艺,生产出富含谷维素的一级稻米油,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
益海嘉里打出“稻米油”牌,本质上是相关产业链的延伸:
进入与食用油能够共享渠道和销售网络的主粮加工业,并且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金龙鱼”,使得主粮产品与成熟的食用油产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节省了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费用。
油企走“稻路”光明在前
国内大米行业排名前三甲是中粮集团、北大荒米业集团和益海嘉里,目前稻米油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企业不多,在全产业链竞争的层面,中粮依然是益海嘉里(年均水稻加工量300万吨)的强劲对手。

截至2015年,中粮大米部有17家工厂投入运营、稻谷处理能力达到40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大稻米加工企业。中粮旗下的“福临门”和“悠采”都推出了稻米油品牌。
2014年,主攻玉米油的山东三星集团推出了新品长寿花稻米胚油,其他一些中小油企多年来也在深耕开发、推广稻米油产品,无论是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还是品质,都已和其他高端食用油不相上下。

目前稻米油已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成为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之后又一新型食用油。
中国是稻米生产大国,具有推广稻米油的天然优势。稻米油不与粮争地,高效利用的话,可将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提高5%~10%。
“米之精华,油中珍品”,虽然米糠制油现在只有10%的利用率,但有90%的发展空间,把宝贵的米糠资源当作饲料的时代渐行渐远。
稻米油正浩浩荡荡地登陆商超市场,来到消费者餐桌上。走“稻路”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