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7-06-20
摘要:

1湖北省油茶生产历史与现状 湖北省油茶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油茶林面积发展迅速,产量稳步上升,20世纪80年代我省油茶面积达20万hm2。之后由于... [详细]

1  湖北省油茶生产历史与现状


  湖北省油茶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油茶林面积发展迅速,产量稳步上升,20世纪80年代 我省油茶面积达20万hm2。之后由于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我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根据我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结果,到1999年我省油茶保存面积仅3.4万hm2, 年产茶籽1.73万t,主要分布在黄冈、咸宁和黄石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茶油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被人体吸收,且病虫害少,多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区,基本上没 有环境污染,其茶籽提取的茶油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油茶产业却迎来了1个极好的发展机 遇,目前国内市场上茶油价格已涨至20~30元/kg,国际市场上精炼茶油价格达100元/kg以上,发展油茶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6年11月,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 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我省武汉市、阳新县、通山县、蕲春县等地纷纷出台鼓励发展油茶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广油茶优良品 种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引导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2湖北省油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油茶经营管理粗放,大面积油茶林低产低效


  在我省现有的油茶林中,由于经营管理水平极其粗放,大多停留在“人种天养”的原始状态,导致立地条件恶化,地力严重衰退,大面积的油茶林华而不实或大量落花 落果,病虫害严重,单位面积产量低,一般666.7 m2产茶油仅5~8 kg。同时油茶林残次林分多,树体结构差。根据麻城市五脑山林场油茶林的10 a统计结果,丰产林比例 仅占林分的8%,而低产林占林分的60%以上,全部林分80%的产量由20%的油茶林承担。


  2.2  油茶品种混杂,良种推广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省油茶生产采用实生种子繁殖,这部分面积占我省油茶面积的绝大部分,这也是我省油茶一直以来产量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严重削弱了群众发展油茶的 积极性。虽然湖北省林科院也选育出了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等良种,其中鄂林油茶151干仁含油率56.56%,每公顷产油量918 kg;鄂林油茶102干仁含油率51.71% ,每公顷产油量729 kg,并通过了省级良种审定。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良种在生产中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油茶良种资源圃也遭到了破坏,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产业 化发展的步伐。


  2.3  油茶无公害生产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院开展了“油茶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油茶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等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 批科研成果,但在油茶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制订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无公害高效生态栽培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


  2.4  油茶商品化程度低,加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省茶油加工处于低水平的粗加工阶段,许多油茶产区甚至还沿用土法压榨提取茶油,由于其色重易产生沉淀,不能作为商品上市。近几年,虽然也出现了 几家茶油精炼和深加工企业,如武汉市中排粮油公司、阳新县富川油脂公司、武汉市景辉科技有限公司等,但规模尚不够大,未形成知名品牌,与国内品牌油相比,市场占 有率相对较低。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油茶保健价值的认识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茶籽加工制成的茶油成分与橄榄油相近,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D和山茶苷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茶油不仅营养丰富 ,还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能够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降低血脂和提高人体免疫力,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是1种食疗兼备的优质食用油。在健康消费 的今天,每天都要吃的食用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追求健康、天然、营养是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而油茶自然生长在山区,无化肥、农药污染,因此,用油茶籽制取 的茶油,比草本油(如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具有更好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国际市场上精炼茶油每公斤在100元以 上,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茶油供不应求。因此,要大力宣传油茶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培养固定的消费群体,开拓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油茶高产高效的典型,改变人们以往总认为油茶低产低效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科技对油茶增产增效的认识。


  3.2  大力发展油茶原料林,突破我省资源不足的瓶颈


  目前我省油茶保存面积仅3.4万hm2,年产茶籽1.73万t。导致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不足,由于油茶加工企业原料短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开 发。如武汉中排粮油公司是我省生产茶油的大厂之一,该公司虽然有自己的油茶种植基地,但因为产量有限,资源不足,目前茶油生产只能处于半停产状态。近几年,我省 其他几家茶油精炼和深加工企业都深受油茶资源匮乏的困扰,本地资源少,外地油茶籽又难以及时购进,加工能力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油茶资源总量,只能维持半饱半饥的状 态。因此,大力发展油茶原料林,是解决目前油茶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应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油茶种植专业户的发展,以点带面, 提高农民营造油茶原料林的积极性。只有突破了油茶资源不足的瓶颈,我省油茶产业才能真正迎来春天,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开发格局。


  3.3  加快油茶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已选育出了15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和500多个优良家系,优树20000多株,为进一步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了一大批良种材料。我们要积极开展 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持续培育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同时应建立省级油茶良种资源圃 和繁育基地,实现油茶苗木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和基地化管理,提高造林中良种的使用率,加快良种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开展油茶平衡施肥、树体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 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并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示范推广,实现油茶商品化生产,提高油茶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深化茶油精加工技术,培植加工龙头企业


  发展油茶生产,必须着力深化茶油精加工利用技术,应开展茶油、茶枯、茶壳等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对茶油进行精炼,开拓国内外食用茶油市场;提炼茶油的有 效成分,生产化妆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对茶枯、茶壳等进行深加工,生产油茶系列产品,提高油茶生产的综合效益。对形成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要采取优惠的 扶持政策,培植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作用,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油茶系列产品的附加值。


  3.5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部门协调配合


  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领导,政府部门不仅要正确引导油茶产业,而且还要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帐册和鼓励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同心协力为发展油茶生产多办实事,积极发挥导向和调控作用,统一制定油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