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菜籽检疫使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剧减

2009-11-12
摘要:

11月13日消息:中国质检总局表示,从2009年11月15日起,加拿大、澳大利亚官方检验检疫部门应对输华油菜籽实施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批批检测,并在植物检疫证书附加声明栏中注明检测结果。 这地措施将意味着如果检测发... [详细]

11月13日消息:中国质检总局表示,从2009年11月15日起,加拿大、澳大利亚官方检验检疫部门应对输华油菜籽实施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批批检测,并在植物检疫证书附加声明栏中注明检测结果。


  这地措施将意味着如果检测发现油菜茎基溃疡病菌,该批油菜籽可输往中国油菜非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海运口岸,在港口附近经考核符合检疫防疫要求的加工厂定点监管加工。


  据加拿大油菜籽委员会表示,中国加工商已经从加拿大订购了120万吨新季油菜籽。已经多达八船油菜籽船货已经被中国买家取消。


  这一规定将会限制70%的油菜籽船货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中国从加拿大就进口了287万吨油菜籽,价值13亿加元,约合12亿美元。


  加拿大政府官员正与中国政府协商此事,希望推迟实施这样的措施或者采取其它方法让加拿大油菜籽顺利运到中国。

 

***相关链接: 油菜籽进口限制事件中体现食用油管理意图

      10月22日下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正式通知加拿大国,要求11月15日以后进口菜籽需出示无黑胫病证书,否则不予进口。黑胫病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常造成重大的菜籽产量损失,在欧洲、美洲和澳洲曾造成油菜籽严重减产。加拿大产区油菜籽上黑胫病是很难清除,这等同于后期中国将完全禁止进口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油菜籽受阻,市场担心该事件影响我国油脂类未来的供应。


  不过,如果把进口油菜籽折算成的菜油量与我国植物油的整体产量比较,我们会发现,就算完全禁止油菜籽进口,我们植物油的整体供应仍然是充足的,不会使得我国植物油的供给产生太大的影响。以今年以来油菜籽单月进口量最大的7月份来说,当月油菜籽进口量约42.3万吨,按进口油菜籽42%的压榨成油比率计算,7月份折算成油量为17.75万吨,约占当月我国食用油产量259万吨中的6.85%;而最低的占比出现在8月份,当月折算成油量占食用油产量的3.3%;1-9月进口油菜籽折算成油量为102.96万吨,占我国食用油产量的为4.38%.可见,就算完全禁止油菜籽进口,其对我国总体的食用油供给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




  我们认为,国家出台油菜籽进口限制条例,主要体现了国家两方面的意图:


  1)让国内食用油压榨厂采用国产油菜籽,保证国内油菜籽种植农户的收益,并减轻国家收储压力;


  2)国家有可能通过淘汰部分效率低下油脂生产商、提高国资油脂企业生产能力,从而增强与外资油脂企业的竞争实力,达到保证食物油供应安全的目的。当然,在淘汰油脂小厂商的过程中,国家会同时解决植物油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植物油的供需达到基本的平衡,保证植物油的价格稳定,这也避免了因油脂价格大幅下跌而使得农民种植油籽积极性下降的情况出现。据报道,“十一”前夕,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文件“点”了大豆油压榨的名,指出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另外,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超过500吨的加工厂有150家,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7900万吨,加上日压榨能力500吨以下的加工厂,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700万吨。业内人士表示,从大豆整体的加工能力来看,每年压榨4000多万吨,产能应该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才是合理的。


  所以,从国家限制油菜籽进口的事件当中,我们推测国家会采用政策手段逐渐淘汰油脂压榨的过剩产能,使得油脂产需结构更加合理,以达到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食用油价格的目的。随着进口油籽的减少,油脂生产企业会更多地采用国产油籽,托市收购产生的成本因素以及国产油籽压榨出油率比进口油籽低等因素会使得后市食用油的生产成本有所提高,油脂期货的价格料将因此而获得重要支撑。

                                    作者:陈健平   中证期货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