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难返前期高点

2008-03-19
摘要:

期货日报3月20日:周三国内油脂市场恐慌情绪继续蔓延,菜籽油、豆油、棕榈油跌幅均在2%以上,现货市场油厂、贸易商定价心态极不稳定。究其原因,政策大棒不断出击令“高烧”的油脂逐渐回归理性。中国政府在“两会... [详细]

  期货日报3月20日:周三国内油脂市场恐慌情绪继续蔓延,菜籽油、豆油、棕榈油跌幅均在2%以上,现货市场油厂、贸易商定价心态极不稳定。究其原因,政策大棒不断出击令“高烧”的油脂逐渐回归理性。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和措施,同时继续通过加大进口渠道采购来扩充相关油、籽的国家储备库存。笔者认为,经过暴跌的油脂期货的反弹仍可期,但幅度相对有制。
  近期,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共同下发通知,要求保证食用油的市场供应,并且对小包装油供应偏紧的地区适时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华北、华南地区个别省、市的地级储备库已经接到任务通知,油厂集中备货小包装豆油。发改委此次表示,“全国各地要继续督促有关企业组织好大豆和食用植物同进口,增加小包装食用油生产和供给,确保主要品牌小包装供应稳定。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充实粮油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增强市场供应保障能力。”与此同时,今年2月初国家执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仍在生效并得以执行,这加剧了当前国内植物油期货市场的恐慌性抛盘压力,同样也成为美盘CBOT豆类、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市场连续重挫的利空题材之一。
  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的指引下,国内油脂市场一度鼎沸的看涨人气已渐趋理性,但随着连续大跌以及新多资金的进场,结合全球商品牛市背景并未改变,进口农产品原料的采购价格仍位于历史高位,国内三大植物油期货短期反弹表现仍可期,但空间相对有限。

***信贷危机深化豆类市场逆转
  近期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了出现了罕见的“过山车”行情:3月3日前豆类连续暴涨,3月3日后又以极端的连续跌停方式暴跌。3月3日(内盘3月4日)成了经典的牛熊分水岭。
  对于近期豆类的暴跌,我们可以理解成牛市行情对基本面利好的透支,是自然的“泰极否来”。近期,南美大豆生产形势良好,又一次实现了丰产,而且新大豆即将上市。由于大豆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玉米,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今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应成定局。从需求上看,我国前一段时间由于大豆和豆油加工经营利润丰厚,大豆和豆油进口量空前加大,目前市场已经维持了较高的大豆和豆油库存量,并且棕榈油随着气温的回升,用量与日俱增,也将挤占豆油市场。而我国的新菜籽在5月底6月初也将上市,短期内国内油脂供应将大大增加。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和豆油数量将减少。另外,中国政府对油脂市场的严厉调控也使美国基金感觉到了寒意。
  当然,如果仅仅出于对利空因素的担心,行情不至于出现这样180度的大逆转。大资金的进出才是导致出现这样疯狂行情的最直接原因。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首先是资金角逐的市场,而各种供求基本面是大资金加以利用的因素。当然再大的资金也不可以改变基本面,但却可以影响行情短时间的变化。在暴跌出现后,相关媒体披露了几家大型基金或投资银行因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而被强行平掉农产品仓位。首先是凯雷集团的380亿投资组合被强行平仓,其中有50亿美元的农产品期货,这使芝加哥市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大豆和谷物期货投资者也出现了恐慌性抛售。接着是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流动性危机传言击垮,仅仅两天之内,贝尔斯登的客户抽离资金170亿美元,其中有其客户在商品期货上不择价位的平仓出局,导致CBOT豆类继续暴跌。除此之外,曼氏国际公司等潜在的信贷危机受害者也可能陆续浮出水面。最让市场担心的是,贝尔斯登可能引发期货市场的连锁反应,导致投资者对经纪商财务状况的普遍不信任。从凯雷到贝尔斯登,再到曼氏国际公司,农产品的大跌并不完全是基本面发生大的变化,实质上更是一场金融危机。而美国政府为控制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连日来采取一系列救市手段,无限度提供救市贷款,降低贴现率,周二又紧急降息75个基点。
  后市来看,支持豆类走强的长期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豆类需求还在继续增加,生物柴油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耗数量与日俱增,美国和南美等主要大豆生产国的产量增加空间有限。但就短期来看,目前决定行情的依然是美国的信贷危机的解决情况。而笔者认为,这波由信贷危机造成的恐慌抛售还没有结束。

      赵克山 期货日报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