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产业面临调整“阵痛”

2009-03-29
摘要:

[详细]

   从1996年到现在,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格局已经经历了三轮调整,而这种产业链的调整模式似乎也正在悄悄地向国内菜油产业链转移。

  2008年所发生的一切,是国内菜油生产企业近几十年来从未曾遇到的,春节前后的特大雪灾、菜籽上市后的大面积惜售、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商品市场雪崩……相当一部分的菜籽加工企业遭遇到了市场价格挑战成本主导传统经营模式的巨大难题。

  我们先看一下2008年以来国产大豆加工产业和国产菜籽加工产业所面临的共同窘境:一是产量增长而进口量也大幅增加。2008/2009年度国产大豆和油菜籽产量双双大幅增长,2007年所遭遇的油料大幅减产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尽管国内油脂油料需求逐年增加,但在丰产年度进口激增显得有些不合常理。二是农户惜售而国内产量并未得到完全消化:大豆和油菜籽上市之初,均出现了普遍的惜售情况,从以往所发生的惜售情况来看,减产导致的供给不足是最主要原因,而2008年出现的惜售则是发生在供给并未大幅下滑、需求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提高。其后随着商品市场的下跌,国外低价油料获得更多青睐,尽管国家进行了收储,但国内仍有相当部分的油料没有在本年度被消化掉。三是使用国产和进口油料的企业处于完全不同的经营状况:2008年年底国家开始出台政策,以大豆3700元/吨、菜籽4400元/吨进行收储,而进口大豆的到港成本则在2900-3400元/吨,进口菜籽的到港成本在3200-3600元/吨,压榨企业使用进口油料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压榨利润,而使用国产油料则会处于亏损状态,油料的国家收储价格远远高出了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

  就大豆行业而言,自1996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过山车行情。1996年,国内大豆价格因天气、减产、市场供求以及相关内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一度达到3500元/吨以上。关内油脂企业缺少原料加工,一些沿海的企业便把目光转向了进口大豆,由此打开了中国大豆进口的大门,外资逐渐开始控制我国大豆产业链。如今国内的菜籽行业,与1996年大豆加工产业所面临的情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国内菜籽价格高企,企业不愿继续收购,而进口菜籽数量大幅增加,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现象并不普遍;而不同之处则是国内产量增加,尚有相当部分国产菜籽未被消化。

  以上所述仅仅是目前国内菜籽加工企业所面临的状况,对整个产业链而言,企业承受了来自上游和下游所转嫁的压力,加工行业进行调整将不可避免。笔者对于整个产业链将来可能遭遇的问题有以下两点担忧:

  一、尽管国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油脂加工行业开始限制外资进入,限制了一些国内粮油产品的出口,但这些政策能否持续下去仍有待验证。另外,由于缺乏进口政策的配合,在国内外价格出现较大差异的时候,就难以避免大量低价进口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这点上,大豆市场已经演绎过,菜籽则正在发生。比如最近的加拿大油菜籽协会会长访问中国,希望调低菜籽进口关税,在国内菜籽尚未消化的情况下,如果因政治原因而放松限制,则国内整个菜籽加工行业将会雪上加霜。在缺乏政策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巨大的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聪明的“巨头们”总能抓住其中的某些机会而顺势“侵入”。

  二、农业政策能否加快调整步伐,跟上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所采用的是高额农业补贴,以此来保证其出口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一些农产品上采用基因技术也使得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观国内,从2007年开始,油料作物的种植才开始加强补贴力度,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国内菜籽良种的推广进度缓慢,就最大主产省湖北目前情况来说,优质双低菜籽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种子并非双低种。作为具有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油料作物,其品种优化程度亟待加速,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国内菜籽竞争力。

  笔者这里引用并略微修改日前所看到一篇文章中的话来做结尾,“菜籽产业问题不仅是种植业问题,也是农业政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策略问题。如果保护措施不够,那么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与国际对手之间的竞争,将是种地的农民与股神巴菲特、投资家罗杰斯的竞争,其后果不言而喻。”

  加工产业所面临的情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国内菜籽价格高企,企业不愿继续收购,而进口菜籽数量大幅增加,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现象并不普遍;而不同之处则是国内产量增加,尚有相当部分国产菜籽未被消化。

  以上所述仅仅是目前国内菜籽加工企业所面临的状况,对整个产业链而言,企业承受了来自上游和下游所转嫁的压力,加工行业进行调整将不可避免。笔者对于整个产业链将来可能遭遇的问题有以下两点担忧:

  一、尽管国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油脂加工行业开始限制外资进入,限制了一些国内粮油产品的出口,但这些政策能否持续下去仍有待验证。另外,由于缺乏进口政策的配合,在国内外价格出现较大差异的时候,就难以避免大量低价进口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这点上,大豆市场已经演绎过,菜籽则正在发生。比如最近的加拿大油菜籽协会会长访问中国,希望调低菜籽进口关税,在国内菜籽尚未消化的情况下,如果因政治原因而放松限制,则国内整个菜籽加工行业将会雪上加霜。在缺乏政策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巨大的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聪明的“巨头们”总能抓住其中的某些机会而顺势“侵入”。

  二、农业政策能否加快调整步伐,跟上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所采用的是高额农业补贴,以此来保证其出口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一些农产品上采用基因技术也使得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观国内,从2007年开始,油料作物的种植才开始加强补贴力度,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国内菜籽良种的推广进度缓慢,就最大主产省湖北目前情况来说,优质双低菜籽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种子并非双低种。作为具有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油料作物,其品种优化程度亟待加速,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国内菜籽竞争力。

  笔者这里引用并略微修改日前所看到一篇文章中的话来做结尾,“菜籽产业问题不仅是种植业问题,也是农业政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策略问题。如果保护措施不够,那么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与国际对手之间的竞争,将是种地的农民与股神巴菲特、投资家罗杰斯的竞争,其后果不言而喻。”
 
 
                            来源/赵舟 期货日报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