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企业面临生死局,发改委拟出政策“保油”

2009-04-12
摘要:

[详细]

  油料企业受制国家收储以及国际大豆价格变动
  中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高依存度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心头之痛。
  在短短数年间,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200万吨,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的37%提高到了2007年的62%。
  4月9日,在2009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贺燕丽表示,中国将考虑出台政策扶持国内植物油加工企业壮大,尽力降低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
  油料企业生死局
  春光明媚,但大部分油料企业的老总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暖意。一个冰冷的现实是,油料企业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多数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停产,截止到3月底,黑龙江东部地区油厂开工量约为50%。黑龙江大豆协会人士透露,在停工高潮期,95%的大豆加工企业都出现了停产现象。
  这一切缘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大力托市,以及国际大豆价格的下跌。
  “现在东北有很多加工国内大豆的小企业都没开工,只有大的企业比如九三油脂之类开工了,这些企业的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因为去年国外大豆的价格便宜。”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庆丰分公司管杰经理告诉记者。
  而记者也从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精练植物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忠处了解到,三河公司同样在等待加工有利润的时候再重新开工。
  “现在在开工的大都是压榨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在过年的时候,压榨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利润都非常高,利润率达到20%~30%,基本上一吨能赚1000多元钱。”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张宏站说。
  目前,情况似乎有了好转。数据显示,3月,中国主要港口的进口美国大豆成交价上涨10%,至3500元/吨以上,而同时,国家的大豆收储价格为3700元/吨。中间价差的缩小,使得一些企业有了盈利的空间。
  但这并未让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看到希望,“我们的厄运和好运,决定权在国家收储政策以及国际大豆价格。”一位油料企业加工负责人说。
  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年初透露,预计2008年油料产量2900多万吨,增加300万吨以上,其中大豆增产250万吨。预计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量达970多万吨,增加8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
  但2008年刚刚有所反弹的中国植物油产量似乎又再次面临着下滑风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的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20万公顷,产量为1500万吨。但大豆产量较2008年的1550万吨已经下调3.2%。
    保粮VS保油
  已经有多位官员提到食用油缺口过大的问题。
  在3月16日的“2009年中国粮食流通高层论坛”上,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表示,我国大豆需求增幅较大,供应缺口在600亿斤左右。另外,去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约在190亿斤,仍有约260亿斤的缺口需进口来弥补。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对植物油的消费需求可能将继续增长,初步预计今年国内植物油供给缺口将达260亿斤。
  而一直以来,对于食用油安全是否应该跟粮食安全地位平等,业界多有争论。
  “中国的耕地有限,应该利用有限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在4月9日的粮油市场展望会上,一家外资粮油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这当即遭到台下一位官员的反对,“大家都不加工大豆了,都让你们搞?”
  实际上,上述负责人的话似乎不无道理。
  在当日的粮油市场展望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潘文博处长表示,中国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都面临不可逆转的减少趋势。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6亩,比1997年减少1.23亩。形势严峻的还有农业用水,2007年,农业用水缺口在300亿立方米。
  不过,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变化。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1.06万亿斤,创造了历史新纪录。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自2000年以来在2008年首次出现了产需基本平衡,2007年粮食还是有缺口的。
  粮食供应的充足似乎为保油提供了充足的论据。
  “相关部门正在考虑支持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政策。中国将出台政策扶持国内植物油加工企业壮大。”贺燕丽说,中国将继续对油料作物加工领域的外商投资扩张实施适当限制,鼓励国内加工企业发展,同时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食用油供应体系。
  不过,建立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并不简单。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常见食用油中,后两者的产量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6~2007年度中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彼时,中国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脂品种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8%。
    补贴并不现实
  早在去年冬天,一些大豆加工企业曾建议,出台大豆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不过,这并未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不可能给大豆加工企业补贴,补贴了农民,再补贴加工企业,是不是还要补贴市民?”4月初,国家粮食局的一位人士跟记者分析。
  “口号喊了这么久,不再指望了。如果国家真大力补贴油料加工企业,那么就容易将这些企业变成国企,加工企业太多,国家养不起。”张宏站经理说,即使真出台补贴政策,力度也不可能太大。
  而目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出路,似乎依然渺茫。
  对于已有的加工补贴政策,管杰认为,除了国家进行补贴外,还希望能减少大豆进口。2008年,进口大豆挤占了黑龙江八成的市场,对国内大豆市场的冲击很大。对此张宏站表示了不同的观点:“限制大豆进口不太现实,要限制难度比较大。如果从现实的角度看,国家比较可行的政策是进一步放宽私有油料加工企业的贷款,然后在设备改造上进行资金扶持,这样也许更有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