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油脂加工业无奈"失守"

2009-04-21
摘要:

[详细]

    全省98个油脂企业64个 遇困明星企业不得不到吉林办厂
    黑龙江金泉集团董事长金海龙最近不大愿意出门。
    作为黑龙江第五大油脂企业的负责人,一项决策让他心情复杂:一个2亿元的投资项目,他决定立在吉林长春。
    一向力挺黑龙江油脂加工行业的他,这一次选择了逃避。
    “仅2008年黑龙江就上了日加工600吨以上油脂厂11个,无序竞争已经很明显。而黑龙江本地大豆价格高又导致了企业加工成本增高,最受不了的是本地大豆跟进口大豆价格差太大,成本高又面临着价格差,在黑龙江做油脂企业,难。太难了。”
    明星企业败下阵来
    金泉集团是一家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粮食加工和粮食流通为主营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亿元,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5家子公司和若干参股公司,员工总数为1000多人。
    公司所在地同江地处三江平原,这里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是我国绿色食品大豆主产区,号称“中国大豆之乡”,仅同江及其幅射的周边市县及国营农场年产大豆在80万吨以上。“利用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牌优势打造国内先进油脂加工企业”成为金泉集团的战略目标。到2008年,企业已经形成了年加工大豆30万吨的能力,成为黑龙江省、东北地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按照规划,2008年企业筹划再建一个油脂加工厂,当初选定地点为哈尔滨市开发区,然而,2008年一个会计年度下来,企业竟然没有盈利。“这还是整个集团一个账,单独算两个油脂厂,亏损要有2000多万。”而分析亏损原因,还是那个整个中国都知道的理由:进口大豆冲击的太厉害了。
     2008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再加上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的,产油率低,综合算下来,每吨大豆多出800多元成本。而全国的豆油价格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企业加工大豆就要亏损,越加工亏损越严重,而停工停产,企业仍旧要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根据测算,金泉集团两个油脂厂停产,每家企业每月都要有20万元的管理费用支出。两害相权取其轻,金海龙试图停工。然而,1000多名工人不上班,企业所在地方政府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作为人大代表,金海龙不能选择这条道路。
    开工,赔钱;不开工,还是赔钱。痛苦的抉择之后,金海龙决定:新上一个日加工能力在1200吨的大豆加工项目,但是,厂子要建在外省。
    全省油脂行业处境危急
    黑龙江是黄豆大省。
    2008年,在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刺激下,农民种豆积极性空前高涨,据黑龙江省去年大豆产量可达到700万吨,而按民间机构估算,该数字可能超过800万吨。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出台了政策性中央储备收购政策,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大豆。此举无论从信心还是市场效果看,都起到了积极效果,有效遏止了国内现货、期货市场大豆价格的下跌,豆农的利益得到保护。
    然而,危机却随之而来。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全省油脂行业陷入全面危机之中。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等专家主持的一项专项调研显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根据这个调研,全省98个油脂企业,出现问题的达到64个。
    而由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对省内15家大中型油脂企业进行的专项调研表明,这些企业的日处理大豆总量可以达到1万吨,企业员工总数合计超过3000人,但现在15家企业全部停产,其中停止收购原粮的14家,另外一家也表示会在近日停收。这些企业一致的反馈是:“外资在冲击、国储出高价、农民不卖豆,处境非常危急熏面临巨大危机。”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变化大环境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目前进口大豆到我国大连港的港口价已低至每吨3100元左右,折合每公斤3.1元;而黑龙江省大豆的市场价在国储大豆的带动下一直在每公斤3.7元左右徘徊。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更直接累及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黑龙江省油脂行业,这些油脂加工企业在进口大豆低价的倾销下,根本无力按照国储的收购价格采购。这些原来以本地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开孔就意味着亏损,越加工亏损越严重,而停工停产,企业仍旧要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调查,停产企业每月都要有10万到20万元的管理费用支出。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短时间的停工、停产能够承受,但是金融危机影响持久导致需求降低,企业内有国储价格的拉抬,外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和南方沿海油厂低价产品的挤压,生存空间几乎殆尽。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大豆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国产大豆生产能力只有1500万吨左右,自给率不足30%,进口依存度高达70%。大豆已成为我国供求缺口最大的农产品品种,而整个大豆产业链条中,油脂加工行业作用很大,业内普遍观点是: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关键点在油脂加工行业。但是自2004年开始,一些跨国财团利用资本运作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沿海的油脂加工企业,这些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的企业,成了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业最大的竞争对手。
    期待专项利好政策出台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大豆加工企业10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的有68家。像金泉集团一样,从去年年末开始,这些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了,并且停止收购大豆。“有了国家保护价,农民惜售;国储的大豆价格太高,企业不愿做亏本买卖。”金海龙顾虑重重,“进口大豆价倒是低,但目前在黑龙江买不到。大豆进口权只有少数的国有粮食企业才有,而黑龙江绝大多数油脂加工企业都是民企,没有大豆进口权。”内外交困,曾经立志做三江平原油脂行业龙头老大的金泉集团只能把新加工厂设在了长春:“在吉林可以买到进口黄豆,我们做企业的,必须要为资本负责,对员工负责,仅仅只有民族主义情感,不行的。”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关负责人王小语认为,应该大力扶持国内大豆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要把大豆加工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大豆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大豆的加工性能,增强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王小语认为,流通环节的落后也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调整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税收政策,加快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利用仓储、加工等优势收购消化国产大豆,同时,建立商业周转库存,使油脂企业享受到国储的各项政策。”
    “地方产品是我们的‘招牌’,大家都要形成保护地方产业的意识,不能因为目前地方企业停产、进口转基因大豆和豆粕的价格便宜而一哄而上购买进口大豆,那么作为我国民族大豆加工业仅剩的一块净土将会彻底‘失守’。”黑龙江大豆协会副会长吴立强说,“前些年,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多被外资垄断,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成为我国民族大豆加工业仅剩的一块“净土”。如果黑龙江油脂企业停产给了进口大豆进攻的机会,那将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失误。”
    前不久,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黑龙江市场上,进口转基因大豆油的数量已经占到了80%左右,转基因豆粕目前也开始“围攻”黑龙江省。
    而在黑龙江,本地的油脂加工企业何去何从,没有人知道答案。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