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进口国无定价权, 中国榨油商拒绝“压榨”

2004-05-21
摘要:

[详细]

 小小的大豆,成为中国榨油企业与国际供应商争夺的最新焦点。

 5月20日,国际上最大的几家大豆供应商聚首北京,据一位参会的代表透露,此次会议旨在联合起来应对中国大豆榨油商的威胁,维护供应商的最大利益。

 
 令国际供应商如此紧张的是,5月16日,超过20家中国最大的大豆压榨厂商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国际供应商降低大豆价格。如果大豆价格依然维持在高位,将联手在2004年下半年减少大豆进口量的50%。而国际供应商拥有的筹码是,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 的大豆期货价格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豆定价标准,而这些交易商在CBOT上影响力不容忽视。

 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2073万吨。而国际供应商的预测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将进口大豆2025万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如果中国下半年大量减少大豆进口,将给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从芝加哥到北京,双方的博奕越来越激烈。

 中国榨油业的“恶性循环”

 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国际部的杨经理近来心情不好。5月19日,杨告诉记者,现在压榨企业“日子很苦”,原料价格太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说,现在的榨油企业都不会开足马力,而是根据市场上大豆以及豆粕(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因富含蛋白质成为重要的饲料原料)的价格来决定压榨数量。

 类似秦皇岛金海粮油的企业还有很多,不少工厂甚至已经停工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产能是5000万吨,但现在的开工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下属的大豆分会致国际出口商的信函中表示,由于定购了过高价格的大豆,加工利润微薄,全行业已经连续七个月出现亏损。

 大豆商会的这个说法,得到了秦皇岛金海粮油和东海粮油在内的多家大型压榨企业的认同,大豆商会的会员占有中国大豆压榨能力的90%以上。

 中国企业希望,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能够降低到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之内。大豆商会指出,国际市场上基于CBOT的定价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中国这一占有世界大豆贸易量1/3的大国,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却没有什么发言权。

 大豆商会建议,将大豆的国际定价中心由美国的芝加哥转移到中国的大连。

 一位国际供应商表示,中国大豆行业目前抱怨的核心就在于,中国的榨油商在前期大量购买了价格高昂、尚未装船运输的大豆。4月5日,CBOT的7月份大豆合约最高达到了每蒲式耳(1吨等于36.7 蒲式耳)1064美分,创15年半新高。该供应商表示,作为一个贸易上的手段,期货市场的定价能力并不是可以人为转移的。

 当然,他赞同中国关于在定价中应更多反映需求方意见的观点,而不是主要反映美国这个出口国的意见。

 中国期货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却表示,CBOT大豆价格猛涨,与中国企业的大量购买是一个互相刺激的关系。正是由于中国的大量买入,拉高了大豆价格,而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又逼迫榨油商更多的买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秦皇岛金海粮油的杨经理也认同这一说法,她认为,前期中国过多的买进了高价大豆。

 信贷紧缩下的“洗船”危机

 某国际供应商表示,对于已经签订的合同,他们不希望在价格方面对中国作出让步。大豆商会表示,部分会员5个月前在芝加哥签订了超过250万吨大豆的进口合同,天琪期货的分析师认为,其中部分进口合同有可能重新修订。

 大豆商会希望,考虑到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谷物公司在内的供应商除对一些进口合同在价格方面进行协商以外,还应给予其他帮助。一些大豆协会的会员要求取消进口合同,推迟付款或者推迟船期,甚至洗船(以一定的费用把船货回售给供应商)。

 大豆商会表示,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国内压榨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合同违约风险。业内人士介绍,在不得已情况下,洗船的成本有可能高达100美元/吨。

 杨经理介绍,由于国内的压榨企业都仅仅是加工企业,资金流速必须要快,一般的操作流程是,银行开出信用证,进口大豆,然后加工,快速将豆油和豆粕销售出去,归还信用证资金,依次循环。

 一般来说,在压榨企业有盈利前景时资金是可以顺利周转的,然而一旦银行加强信贷控制,就要求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否则无法开立信用证。

 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压榨企业很少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进口大豆,而信用证也在加强信贷控制的政策下难以开出。因此,违约的可能性极大,若不能取消合同,洗船都可能将一个榨油厂逼到破产。

 中国银行信贷部门人士说,信贷控制是大局,而且这些企业进口的大豆都超过400美元/吨,按照现在豆油和豆粕的市场价格来看,亏损是必然的。如果开出信用证,很可能出现坏帐,“还是(不开信用证)算了”。

 杨经理说,信贷控制对榨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另外一个使榨油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问题是,豆粕的价格正在降低。尽管压榨企业在豆粕的定价问题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现在豆粕市场面临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

 杨介绍,由于前期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饲料企业也是难以为继,因此对于豆粕这一主要饲料原料的需求大幅下降,“现在很多豆粕就是放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国内榨油企业的违约风险越来越大。

 过热投资种下“恶果”

 中国的年榨油能力高达5000万吨,而国内年产量不足2000万吨,因此大豆进口量将超过每年3000万吨,但这一数量几乎是世界市场所无法承受的。

 实际上,中国进口大豆的增幅已经让世界目瞪口呆了。大豆商会的数据指出,从1996年的110万吨开始,短短数年间,中国的大豆年进口量就达到了2003年的2073万吨。这种火山爆发式的增长,是源于整个榨油行业的突飞猛进。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榨油行业,前几年是暴利行业,大量的投资涌入,“说(这个行业)是投资过热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在这种环境之下,对于原料的需要当然就只能表现出一种渴望。只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采购,就必然促进大豆国际价格的上升。

 5月20日,CBOT的7月份大豆价格大幅下跌。路透社分析指出,下跌的原因除了美国下了大雨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之外,中国可能缩减进口从而引发大量投资基金的大量抛售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正如大豆商会所说,尽管中国的消费需求巨大,但在豆价的决定上却没有发言权。相对于CBOT来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虽然毫不逊色,但是影响力绝难以望其项背,中国只是一个大豆价格的跟随者。

 因此,格林期货研究部人士指出,中国榨油企业的过度投资,使大豆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造成对外需求猛增,而这种需求又不能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得到有效的保护,形成目前的困境也就是一种必然了。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