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油料与食油市场形势分析

2004-04-19
摘要:

[详细]

 产需缺口大,进口影响大是近年来我国油料与食油市场比较明显的特征。在国际市场带动下,1998-2001年,国内油料与食油价格下跌;2002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回升并不断上扬;2003年前三季度持续坚挺趋势,四季度再度明显上涨;今年一季度总体波动不大,各别品种涨势仍比较明显。目前,国内食油价格基本回升到1999年的水平,国际油料与食油价格已涨到上轮价格上涨的高峰水平上。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形势,预计今年夏收油菜籽大量上市期间油料与食油价格将在目前的高价位上略有波动,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一、近几年我国油料食油产需及进口变动状况

 我国油料及食用植物油品种基本状况:按我国现行生产统计口径,油料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葵花籽、芝麻、胡麻。但实际上,大豆和棉籽也是压榨食油的原料。按压榨量排序,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是国内榨油的主要原料。按消费量排序,豆油、菜油、花生油、棕榈油、棉油是食油消费的主要品种,其中菜油和豆油占消费总量的60%左右,花生油和棕榈油占30%左右,棉油占7%左右。

(一)我国油料与食油生产发展情况

 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我国食油消费容量得以充分释放,油料、食油价格明显上涨,刺激了国内油料生产与加工,1995年油料产量增加到2250万吨,生产食油近700万吨(扣除食用部分的国产油料、大豆与棉籽按一定比率折油,下同),分别比1993年增加约450万吨和130万吨;随后两年国内油料与食油生产有所徘徊;1998-2000年,油料生产持续发展,主要是油菜籽和花生面积与产量不断增加,2000年油料产量达2955万吨,食油产量增加到800万吨左右;2001-2002年,油料生产又出现徘徊,但由于这两年棉籽与大豆相继增产,食油产量得以略有增长,在830万吨左右;2003年由于气候不利,油料产量再度下滑,大豆、棉籽也没有实现预期的增产目标,但主要压榨品种油菜籽产量增长,食油产量仍保持在830万吨左右。

(二)食油消费需求状况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从吃饱-到吃好-吃出健康,近几年越来越比较注重健康消费,动物油的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的消费逐年增长。从年人均消费看,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初期,城市人均食油消费7.1公斤,农村人均消费4.06公斤;1996年城市7.6公斤,农村4.59公斤。2000年城市8.2公斤,农村5.45公斤;2002年城市8.5 公斤,农村大约5.8公斤。上述城市与农村人均消费仅是家庭食用方面,如果加上其他方面的消费,初步测算,近两年国内食油人均消费量在10公斤左右。从年消费总量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食油年消费量不到600万吨,到1996年已突破1000万吨,2000年增加到1220万吨左右, 2002年达1380万吨左右,我们估计2003年在1470万吨左右。按上述消费量测算,1996-2000年,食油年均消费增加量在60万吨左右;2000-2003年年均消费增加量在80万吨左右。可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食油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且年均消费有增量放大趋势。

(三)油料食油产需缺口及进口变动趋势

 由于油料压榨产品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快于油料生产供给增长速度,油料与食油产需缺口逐年加大(食油产需缺口是指:国内生产的油料压榨所得产品量与实际需求量的差)。以食用油为例:1996-1997年,产需缺口在350万吨左右;1998-2000年,400万吨左右;2001年450多万吨;2002年,550万吨左右;2003年,650万吨左右。

 产需缺口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近几年来油料与食油的大量进口。

 从油料看:我国进口的油料主要是大豆和油菜籽。1996年大豆转为净进口,当年进口111万吨,随后几年,大豆进口持续增长,1999年达到432万吨;1999年7月我国开始实施豆粕进口增收增值税政策,2000年国内沿海地区新建大型油脂加工厂相继开工,油料加工需求放大,大豆进口激增,2000年进口突破1000万吨,达1042万吨,2001年进口达1394万吨;2002年减少到1132万吨;2003年突破2000万吨,达2074万吨。1998年油菜籽开始大量进口,当年进口139万吨,1999年达260万吨,2000年达297万吨,2001年以后,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上涨,进口加工利润不佳,进口下降,2001年进口了172万吨,2002年进口了62万吨,2003年仅有17万吨。

 从食油看:1986年我国食油转入净进口阶段后,进口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3):食油少量进口阶段,净进口量始终没有超过100万吨。第二阶段(1994~1995年):食油进口跳跃性增长阶段,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产消缺口增加到200多万吨, 1993-1994年,出现抢购油料和食油风波,1994年食油净进口增加到136万吨,1995年猛增到301万吨。第三阶段(1996之后):由单一进口食油转入食油与油料双进口阶段,实际的净进口量包括进口食油与进口料折油两部分。1996-1998年净进口始终没有超过300万吨,1999年达到了364万吨,随后三年净进口量连续增长,突破400万吨,2000年达456万吨,2001年458万吨,2002年487万吨。2003年,净进口猛增,突破了800万吨,达814万吨,其中,直接进口食油436万吨,进口大豆折油373万吨。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产需缺口进一步放大,二是2002年进口不足;三是进口产品销售利润可观,市场经营主体有可能增多,经营企业库存总量相对加大,特别是进口大豆库存量比较多。

二、今年油料面积继续扩大,产量有可能恢复性增长;目前预计全年油菜籽产量也是增加趋势

 市场引导生产,2003年全国各地油料及其制品价格再度明显上涨,特别是夏秋两季油料大量上市期间产区普遍出现了企业抢购、农民惜售现象,农民种油收益增加,激发了农民种植油料的积极性,今年油料种植面积将再度扩大,优质品种面积也将继续增加。

 综合各方面信息,初步预计今年全国油料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2%左右,仅略少于历史最高的2000年(2.31亿亩)。分地区看,油料主产区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河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品种看,主要品种油菜籽增加2.5%左右,其他品种也是增加趋势。如果气候正常,预计今年油料产量将恢复性增长并有可能达历史最高水平。另外,主要榨油原料大豆与棉籽的种植面积也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从油菜籽看,据气象部门调查,截止到目前,今年产区夏收油菜长势良好,总的生产形势接近或好于去年。农业部3月下旬农情调度显示,油菜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9.3%、42.0%和18.7%。其中,一类苗比上年同期增加5.3个百分点,比冬前增4.3个百分点,二类苗比上年同期减少2.5个百分点,比冬前增加0.5个百分点,三类苗比上年同期和冬前分别减少2.8和4.8个百分点。与近五年同期相比,油菜籽一类苗增3.4个百分点,三类苗相应下降3.4个百分点,长势好于常年。如果后期气候适宜,按前几年正常年景单产平均水平初步测算,估计今年全年油菜籽产量将增加并有望达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今年国内油料生产形势,如果全年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增产目标实现,估计今年国产油料榨油将接近900万吨,产油量比上年明显增加。

三、今年前两个月油料与食油进口继续增长,3、4月份进口速度放慢,估计全年进口量仍较多,进口风险也比较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累计进口大豆382万吨,同比增长89%;进口油菜籽19.7万吨,同比激增(去年同期仅进口了197吨)。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105万吨,同比增加122%。其中,累计进口棕榈油40万吨,增加17.2%;进口豆油54.8万吨,增长3.5倍多;进口菜油大幅度增加,达到8万吨。

 从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油料特别是大豆进口量仍较大,进口到岸价又比较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后期国内油料及其制品价格持续高位坚挺趋势。二是前3个月特别是3月份国际市场大豆、油菜籽、豆油价格过高,企业进口风险加大,估计3、4月份进口速度放慢,油料进口量将明显低于今年前两个月。

 从全年来看,按今年国产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面积增加、产量增长初步测算,今年国内食油产需缺口与上年相当;如果国产油料增产目标不能实现,产需缺口还要大些。这部分缺口仍要由进口来填补,可见,今年全年食油与油料进口需求量仍较大。

 虽然今年的进口需求量仍较大,但今年企业进口风险相对加大。从2003年来看,国内外油料与食油市场价格总的波动趋势是不断上行,在价格上行的过程中,进口产品风险相对要小,产品销售利润也比较好。今年形势发生了变化,价格上涨刺激了油料主产国农业生产者种植油料的积极性,美国大豆、加拿大油菜籽意向种植面积都是扩大趋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后期全球油料与食油价格再度上涨;另一方面,在今年四季度北半球油料上市前,全球油料与食油供给比较紧张。因此,今后几个月,国际市场价格仍将在目前的高价位上波动并有可能是价格下行的顶点。这样来看,二、三季度不适宜大量进口,特别是进口政策已趋于稳定,企业应根据国内实际需求情况适量进口,另外要注意在这段时间尽量消化前期进口的高价产品。
 
 如果后期美国大豆与加拿大油菜籽生产形势明朗,产量将明显增长,今年四季度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将明显回落,此时大量进口比较适宜。

四、今年4-9月全球油料与食油供给偏紧,四季度供给偏紧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大豆、油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是全球主要油料品种,大豆占油料生产量的58%,压榨量的61%,贸易量的84%;油菜籽占生产量的11%,压榨量的7%,贸易量的12%。1998/99-2003/04年度(上年10月-下年9月),全球油料总产量连续增长。其中,大豆产量和贸易量不断创新高。1999/00年度,油菜籽产量和贸易量最高,随后三年下降,2003/04年度产量恢复性增长,但仍低于1999/00年度。

 根据美国农业部及其他国家相关部门的预测,2003/04年度后6个月也就是2004年4-9月全球油料供应偏紧。主要原因:一是大豆是全球主要油料压榨与贸易品种,大豆供给在全球油料供给状况中起主导作用;二是美国是全球大豆主要出口国,其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37%,该年度美国大豆减产12.1%,其大豆库存消费比连续5年下降,本年度已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三是今年4-9月南美是主要出口供应地区,南美大豆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的增产目标,该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库存消费比均比上年度下降10个百分点;四是亚洲“禽流感”疫情已基本解除,全球油料及其压榨产品需求特别是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从油菜籽看,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是全球主要出口国和出口地区。我国是油菜籽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主要进口国。2003/04年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油菜籽产量恢复性增长,但出口需求强劲,其末库存均降到近年来的低水平,供应比较紧张。

  食油方面,随着油料生产的发展,全球食油产量不断增加。其中,豆油占产量的32%,贸易量的26%;棕榈油占产量的28%,贸易量的53%;菜油占产量的13%,贸易量的4%;2003/04市场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将达1亿吨,比2002/03市场年度增长6.8%,主要品种豆油增5.4%、棕榈油增3.2%、菜油增14.6%、葵花油增6.3 %(菜油与葵花油是恢复性增长);预计食油消费量也将达1亿吨,增长4.7%。从反映供给状况的库存消费比来看,预计本年度末全球食油消库存消费比为6.2%,连续5年下降,是1972/73年度以来的最低点。主要贸易品种豆油与棕榈油库存消费比均是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菜油虽然略高于上一年度,但也明显低于其他年度。可见,今年4-9月份全球食油供给也是偏紧态势。

 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供给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将促使主产国扩大今年的油料种植面积。据美国农业部和加拿大有关部门信息,今年美国大豆意向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是历史最高记录,如果天气正常,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8170万吨(去年产量是6580万吨),大幅度增产;加拿大油菜籽种植面积也将继续恢复性增长,预计比上年增加10-12%,若天气正常,其油菜籽产量也将明显增长。因此,如果意向面积能够落实,预计的增产目标实现,今年四季度全球油料供应状况将明显改善。

五、今年前3个月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继续明显上涨, 预计4月份从峰点略有回落并在回落后的价位水平上保持坚挺趋势,下半年波动幅度可能加大

 从各年度的平均价格来看,二十世纪中期是上轮全球油料食油市场价格上涨的高峰期。

 1997/98-2003/04年度,主要油料与食油贸易品种价格都不同程度地呈V型波动。2001/02年度以来大豆、油菜籽、豆油、棕榈油、菜油价格明显上涨。

 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2002年、2003年美国大豆减产,同时我国大豆进口需求强劲,大国效应充分显现。特别是大豆在全球油料产量、压榨量、贸易量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大,大豆供求状况牵扯着全球油料食油的总体供求状况,大豆、豆油价格的涨落带动着其它油料食油品种价格同向波动,这种现象在今年一季度期间表现得特别明显。

 今年前3个月,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与豆油近期期货价格不断创新高点,在此带动下,加拿大油菜籽与马来西亚棕榈油近期期货价格也连攀高点,国际市场主要油料与食油品种现货价格均出现明显涨势。

  3月份,美国部分地区大豆现货价比2月份涨13.3%,比1月份涨20.2%,同比涨71.6%;巴西大豆现货价比2月份涨9.2%,比1月份涨9.9%,同比涨72.3%;巴西豆油出口离岸价比1月份涨3.5%,同比涨26.1%;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离岸价比2月份涨3.4%,比1月份涨12.7%,同比涨32.4%。

 鉴于今年全球油料主要出口供应国油料种植面积将增加,产量有可能明显增长,4月初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从高位回落。4月份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球油料供需报告再度调低了美国大豆库存量与南美大豆产量,但主要品种价格没有再次上涨。之后,如果北半球油料意向种植面积能够落实,南美大豆顺利出港,全球油料与食油价格再冲高的可能性也不大。另一方面,虽然今年北半球油料有可能明显增产,但收获要等到四季度,今年4-9月份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供给仍将持续偏紧态势。因此,预计5-6月份全球油料与食油价格仍将在高价位水平上保持坚挺趋势,波动幅度不大。

  下半年,全球油料生产进展形势特别是美国大豆生产进展状况、马来西亚棕榈油供应形势、加拿大油菜籽生产形势以及主要进口国进口需求状况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上两年来看,7-9月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今年这种趋势仍有可能出现。

六、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总体坚挺,二季度仍将在高位波动,预计新产油菜籽开秤价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国内油料与食油产需缺口大,进口量多,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1998-2001年,国内油料与食油价格不断下滑;2002年下半年以来又开始不断上涨;2003年前三季度持续坚挺趋势,四季度又明显上扬。

 今年前三个月国内油料食油总体价格仍比较坚挺,其中,国产大豆、进口大豆、进口油菜籽、进口棕榈油呈明显涨势;豆油、花生与花生油、棉油略有涨落;由于供给有限,菜油也表现出持续涨势。

 考虑到目前国产油料价格与前期进口的产品价格都较高,国际市场价格也不大可能明显回落,预计二季度国内油料与食油价格仍将在目前的高价位水平上略有波动。

 从今年即将上市的油菜籽来看,根据目前国内外油料与食油市场形势,特别是国内油菜籽压榨产品菜油、菜粕供不应求,进口油菜籽价格又过高,预计今年新产油菜籽开秤价格将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并有可能是1998年来的最高水平。

 油菜籽加工方面,我国油菜籽加工能力过剩,加工量主要受供给制约。根据近几年国内生产与进口情况估计,1999、2001年加工量在1250万吨左右;2000年在1400万吨左右;2002-2003年菜籽供给减少,加工量在1100万吨左右。

 由于国内生产供给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国际市场价格又比较高,2001-2003年,国内夏收油菜籽上市期间,加工企业纷纷到产区抢购。今年油菜籽上市期间,国内外食油与油粕价格仍处在价格高峰水平上,国产油菜籽压榨利润还会十分可观,估计抢购现象还会出现。

 同时也要注意,如果今年北半球油料增产幅度较大,我国油料进口政策稳定,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形势和实际需要有序进口,预计这一轮国内外油料与食油价格涨势即将结束,今年后几个月有可能逐步下行,届时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油菜籽大量上市期间,产区有关部门应组织生产者在合理的价位上积极销售油菜籽,油菜籽加工企业也要抓住压榨利润好的时期积极收购。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