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油料油脂形势分析及其对策(上)

2005-06-28
摘要:

[详细]

    一、2004年国内植物油料生产、收购、加工及菜油、菜粕市场情况

  (一)油料生产、收购、加工情况

  1、播种面积:2004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达到14910千公顷(按国家统汁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品种是:油菜籽面积89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花生种植面积5140千公顷,比上午增加1.6%,芝麻播种面积81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未列统计范畴的向日葵种植面积为70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大豆种植面积为959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

  2、油料产量:2004年风调雨顺,收获季节天气良好,油料质量普遍较好,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特别油菜籽含油是近年来较高的一年,主产区平均含油率均在37%左右。2004年我国油料作物全面丰收。据行业统计用于榨油的8种油料产量为5937万吨,其中大豆1720万吨、花生1431万吨、菜籽1304万吨、葵花籽197万吨、芝麻89.5万吨、棉籽1074万吨、胡麻籽38万吨、油茶籽83万吨。按照油、食比例划分和国产油料折油计算,国产油料总折油为1087万吨。

  3、收购情况:由于受加工油菜籽利好的和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不高的影响,生产企业普遍认为:抓好油菜籽原料收购是关键第一步,致使2004年油菜籽上市后收购价格经历了三个大阶段:一是原料盲目高挂价,菜籽一登场普遍挂价为2700--2900元;二是高挂高收,试图控制市场控制原料,最高时收购价格高达3000--3100/吨;三是理性回调。尽管高价收购,但成交量并不大,市场冷清,没有形成象往年那样车水马龙贩菜籽,千军万马抢菜籽的场面。油菜籽加工企业也意识到国内油菜籽丰收,原料充裕,而国际市场上,2004年全球油料(含大豆)增产幅度较大,CBOT步步走低,整个后市处于供大于求的看空熊市中,收购越多的菜籽压在手中,将承担越大的市场风险,所以收购态度渐渐趋于理性:根据菜油菜粕价格,摸索试探着收购,快进快出,随收随加,不赌行情,以降低加工企业在跌势市场环境中的风险。应该说2004年是近几年来油菜籽收购时间拉的最长的一年。

  4、加工方面:2004年各地上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890个,其中日处理原料千吨以上的47家;400至1000吨的企业74家;200至400吨的企业107家。年处理油料能力5138万吨,2004年实现植物油产量9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实现利润3.68亿元,较上年分别持平、增长35.1%和下降近6倍;产品结构调整明显,一级油占主导地位,实现产量346.8万吨,占总产量的36.4%,四级油产量下降较快,实现产量190万吨,占总产量的19.9%;小包装油和特种植物油脂发展较快。

  5、产生原因:一是受2003年10月油价暴涨带动油菜籽涨价,农民认为播种油菜籽比价合理有较好的效益,种油菜籽积极性高,秋播面积扩大。二是受前两年油菜籽上市,价格大战高开高走,农户自然而然形成了菜籽“越放越贵”的惯性思维,导致2004年农户惜售情绪浓;三是农民农忙和部分壮劳力外出务工,同时又不等钱用;四是加工企业意识到菜籽丰收,市场冷静,无外省客商抢购,采取观望的态度;五是政府宏观调控银根收紧,贷款利率提高,油厂筹措资金难度加大,延缓了菜籽的收购进度。六是交通惩治超载的规定发布后,运费大幅增加,成本提高,收购工作困难多,收购时间较往年延长。
 
   (二)菜油、莱粕市场

  总结2004年国内菜油、菜粕市场,可以用“牛市开局,熊市进行”来概括。从菜油价格走势图上可以看出。

  2004年前三个半月,菜油市场期间虽也有波动,但基本延续了2003年的牛市行情。2004年春节后,虽然是油脂消费的淡季,而菜油.一反常态的上扬,主要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利好因素的刺激:一是国内菜油市场:2004年春节后大多数油厂库存菜油或菜籽很少,而农户和中间商手中也几乎没有陈籽了,所以国内菜籽市场供应偏紧;二是国际市场:CBOT豆类期价、WCE油菜籽期价等也因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估值降低,亚洲锈病真菌感染等因素而飙升。因而菜油价格受到国内国际双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虽处于淡季而成牛市开局。

  从2004年4月中旬开始,菜油市场方向开始发生变化。进口大豆及毛油大量到港、棕榈油因消费旺季的到来而开始大量掺兑,国际市场CBOT豆类期价受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利空因素的影响而开始大幅下挫,再加上一年一度的轮换国储油的大量抛售,菜油价格不断受到打压,节节下跌,(以华东菜油价为例):由7300、7200、7000、6800元/吨……自此菜油价格步入漫漫熊途。

 从5月开始至年终,一方面国际市场上,CBOT豆类期价在利空基本面影响下,持续下挫,WCE菜籽期价、BWD棕榈油期价等也持续下跌;另一方面,2004年国内油菜籽创记录的丰产,使得国内菜油市场从5月中下旬新籽登场;油厂开机开始,进入了熊市的大趋势中。在这期间,虽然由于节日小包装备货、国家出台了油脂新标准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菜油价格有小幅的阶段性的反弹,但依旧处于下跌的大势中,直至春节前的5700-5800元/吨。

  2005年春节刚过,受巴西严重干旱、美元、CRB指数等因素影响和基金的大肆炒作,CBOT期价经历一轮强劲反弹,国内菜油价格也被推高至5900-6000元/吨;由于多于往年的工厂菜油库存、农户和中间商仍有陈菜籽库存以及新籽即将登场的压力,菜油价格又一直处于下跌的通道中,目前工厂实际成交价格为5500元/吨,并将破此心理整数支撑位。

  2004年菜粕市场走势与菜油走势大体相同,也经历了年初开局的牛市和新菜籽上市之后的熊市的过程,在熊市过程中,又经历了2004年8月份和今年3月份的两波反弹过程。

  牛市开局:2004年开春后,由于气温的回升,饲料企业提前备货,鱼塘直接投喂菜粕用量大增,豆粕棉粕价格飚升,油厂库存菜粕和陈菜籽均较少等因素,菜粕价格节节攀升,3月末,江浙地区菜粕价格达到1650-1700--1800元/吨。

  熊市过程:5月份,新菜籽陆续登场,油厂逐步开工,同时豆粕价格大幅下跌,莱粕价格步入漫漫熊市。在此熊市过程中,菜粕价格(以江浙价格为例)大体在1250-1350元/吨一线运行。

  熊市过程中的两次反弹:第一次反弹是在2004年8月份,水产养殖全面进入旺季,菜粕迎来了需求旺季,至9月份,江浙地区菜粕价格又反弹至1300-1400元/吨的水平;第二次反弹发生在春节后,由于CBOT豆类期价大幅走高,豆粕价格暴涨,菜粕价格被迅速拉动,江浙地区菜粕价格升至1350-1450元/吨。
 
  目前,由于需求不旺,陈菜籽和菜粕库存依然不少,加上新菜粕即将陆续上市,所以现货成交低迷,实际到厂成交价在1250元/吨左右。总体来看,2004年度莱粕市场未能延续2003年的牛势,国内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导致下游产品莱粕价格逐渐下跌,最终回归到了2003年11月份的同等价格水平,可以说2004年是菜粕市场的一个理性回归年。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